人民网>>教育
人民网>>教育>>正文

“招生难”成常态化 办学质量事关学校存亡

2015年06月05日21:38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6月5日电(记者 贺迎春)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的《2015年高招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自2009 年起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连续5 年下降后,2014 年报考人数首次回升,比2013年增加27 万人,达到939 万人,高考报名人数呈现出止跌趋稳的态势。但生源下降带来的高校生存危机并未因此得到缓解,高校招生难已成常态化。

该报告对“高考报名人数与录取率”、“专业设置趋同化现象严重”、“新高考改革方案调查”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招生难”这个说法不太准确

根据报告,全国各地高校招生计划已多年未完成,形势不容乐观。北京本科二批次从2010 至2013 年连续4年未完成招生计划,本科三批次也有4 年未完成招生计划。河南,这个被誉为中国上大学最难的地方,高招计划也已连续3 年未完成。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刘清华认为,我国高校招生面临的总体形势上,“招生难”这个说法可能不太准确,出现“生源下降”这个说法更客观。从调查数据看,客观上既有出国留学人数连续走强的因素,也有基础教育学龄人口逐步下降的因素。以出国留学为例,毫无疑问这属于教育国际化形势下家长及学生的选择,问题是这个选择是主动的还是无奈的选择,尚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该报告认为,对于大多数高校,招生难的本质是办学质量问题,是学生就业难问题。而国内高校发展一味追求大而全,专业设置盲目跟风,办学同质化严重。

刘清华表示,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招生难”与高等教育质量较低的确有相关性。首先,“招生难”仅适用于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从调查数据看这在全国招生计划总体上占的比例相对较低,部分高校在二本、三本以及专科部分专业上招不满,主要属于高等教育质量得不到家长及学生认同。

“如何提升办学质量,如何依据市场需求自主灵活解决专业设置与职业的矛盾,特别是提升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确是事关学校存亡的问题。”刘清华说。

高考改革新方案的价值导向值得充分肯定

《报告》显示,高考改革新方案中“完善高考加分制度”、“外语实行一年两考”、“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推行知分填志愿”等改革措施获得了超 9 成受访者的赞同。刘清华认为是较为客观的结论,这个结论说明,成功的高考改革必须符合政府、高校、高中、家长及学生各方的共同利益,这样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就不太会出现零和博弈、负向博弈而是共生共赢的结果。

刘清华表示,严格说,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实践功效具体如何,尚需要实践检验。国家的高考改革新方案,最大的亮点是学生的课程选择性或者个性得到体现,另外综合素质评价进入招生评价政策,体现的是学生相对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这个教育价值导向值得充分肯定。

中学比高校更看好新方案

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学对新高考方案较为看好,近八成受访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减轻了不少学习压力,可以减轻学生的偏科现象,学生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超过半数的高校受访者对新高考方案持观望态度。其主要原因是在招生录取的操作上,另外,还有超7成的受访者担心新高考方案会让高校在选才上失去主动权,只能被动接收。

为什么中学对这个方案较为看好,而高校对此多持观望态度?刘清华认为,可能远不只报告说的因为学生选考科目导致了诸多繁琐环节以及在选才上失去主动权的问题。他说,实际上正在上海和浙江试点的高考方案,并非完美的典范,也不是其他省市出台新方案必须完全遵照的标准,最多是参考和借鉴的对象。最突出的问题,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必须按标准参照考试的属性去实施,而不能仅仅在具有引导学生发展的等级制这种考试结果呈现形式上去做文章,更不能变成竞争性的常模参照考试。

刘清华指出,目前已经出台方案的各省市之所以把学业等级划分得非常多而细,主要是满足高校招生必须要有区分度的刚性要求,更是因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本身尚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参照考试的属性去依照课程大纲制定出每个学科的知识能力等级要求,还因为相关教育实践部门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和实践经验还远没到位,以至于高校认为真正可有效利用的招生评价元素过少,从而出现政策中舍本逐末而片面追求等级制的形式,不太利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发展。

7成学生不太了解高校专业

目前,决定考生未来所学专业大部分是高考时所填的专业志愿。那么,此时的学生有多少人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呢?中国教育在线对“高考生志愿填报”做了一项调查后发现,近七成学生不了解所报考的专业。

刘清华认为,这反映了我国高中生与大学之间长期存在的一个衔接性教育体制机制缺位问题,直接表现为学生的专业认知信息与需求极不对称的矛盾。浅层次看,是高中专业化的升学指导实际上处于缺位或者不到位而产生的矛盾。深层次看,这是高中个性教育和职业定向课程可以解决的问题。 

(责编:熊旭、贺迎春)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