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住汉口的考生家长吴女士,从孩子刚升入高三就放弃了自己的一切爱好,无私陪伴备考一年,换来的却是孩子如今不想上学。昨日,武汉12355青少年服务台特聘心理咨询师贾洪武向记者讲述这位家长的烦恼,提醒广大家长:自己先调整好心态,先“冷静”下来。
吴女士的孩子小何在我市的某省示范高中读高三,因他就读的学校在我市较知名,常被认为是“尖子集中营”,因此吴女士在亲朋好友中备受关注。不少熟人都会问小何成绩如何,吴女士只说:“能上一本”,便再不多提一字。但实际上,小何的成绩只徘徊在二本线,最近变得排斥复习,成绩不升反降。
小何刚上高三,吴女士就放弃所有的业余爱好,一心一意地扑在孩子身上,不再打麻将不再跳舞,包揽了所有家务,“家里的事情也不告诉孩子,让他安心读书。”吴女士平常跟孩子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能上一本,你是最棒的”。而小何面对母亲的鼓劲,却不觉得这是鼓励。吴女士说,感觉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没事就跟她吵。“我们的分歧越来越多,可我全是为他好啊。”她很无奈,为了孩子,她感觉自己越来越累,也开始出现失眠,但孩子的成绩却毫无起色。
一个月前,小何已经不想再看书,跟吴女士商量,不想再去学校,想待在家里。“我知道他其实也不想在家,但可能更加排斥大家都在学习的环境。”吴女士为此很苦恼,她这才意识到,可能自己已经影响到了孩子,让他出现了厌学厌考的情绪。
心理咨询师贾洪武解释,情绪是会传染的,家长对孩子的这种预期也容易传给孩子,让孩子跟着一起紧张。临近高考,许多考生家长不由自主地就把焦虑写在自己的脸上。哪怕不说话,家长都会把紧张传递给考生。为了避免“高考脸”,贾洪武建议家长得自己先调整好心态,得让自己先“冷静”下来。
昨日下午课间,汉铁高中新疆班高三学生们正在交流呼吸减压法。当天,武汉大学心理学专家张荣华来校开设考前减压主题讲座,帮助他们轻松备考 记者郭良朔 摄
考生家长看过来
不要对孩子做的3件事
不要把孩子变成“孤岛”,避免情绪波动
马上就要与相处3年的同学分别,不少孩子间开始互赠礼物,举办聚会,或者相约一起玩耍。而不少家长因担心孩子在最后冲刺阶段分心,就开始不允许孩子过多接触同学,甚至没收手机。还有一些已早恋的孩子,双方家长在此时逼迫分手。
建议:此时是高考前的关键时期,家长将孩子“隔离”起来,容易将孩子变成一个信息“孤岛”,此时孩子会感觉更加孤独。原本能从同学那里获得鼓励和支持,这样相反可能还会得罪同学,增加了人际关系的压力。而对于已经早恋的孩子,此时更不能强行拆散,以免让孩子在本就紧张的阶段又陷入失恋的痛苦,让孩子更加没有心情认真复习。
不要当“甩手掌柜”,让孩子感受到关注
一位家住汉阳的高考生小刘,爸爸突生急病住院,小刘的妈妈这时候也到医院照顾小刘的爸爸。这段时间家里就只有他一人,小刘只好自己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而最近,小刘觉得复习越来越力不从心,“感觉事情越来越多,但没人管我。”他说,自己快要高考了,但家里却冷冷清清,感觉挺失落,“觉得考试没什么意思,有点不想考了”。
建议:家庭出现变故,会立刻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即便是被迫无法照顾到孩子,也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被忽视。”他建议,此时家长应该提前做好预案,可以将孩子托付给亲戚,甚至街坊邻居照顾,让孩子的依赖感有延续,不要出现心理“断层”,突然感到失落,出现厌考情绪。
不要再提“别人家的孩子”
我市某高中的小李,最近觉得有点崩溃。小李的一个表姐是武大毕业,另一个表姐是北大毕业。小李爸妈对他的最低要求也要考上武大才行。此外,家族里其他亲戚一看见他就说让他向两个姐姐学习,一定要考好。
建议:孩子已经学习了三年,实际上能考上什么学校基本已经定型,不会再有太大的变化。此时,家长不仅不能再大谈“别人家的孩子”,还要帮孩子抵御外界的舆论压力,不要用亲戚的言语刺激孩子,这不仅不是激励,相反容易造成孩子的厌考情绪。这时候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心理环境。(记者林敏 通讯员吴晶)
提醒
慎给孩子打“营养针”
长江日报(记者黄洁莹 通讯员刘珊珊 江维) “我女儿这段时间老是嗜睡,食欲不佳,而且完全看不进去书,以前复习过的知识点也没印象。”昨天上午,家住胜利街的邵女士带着女儿急匆匆来到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要求医生给女儿打“营养针”。
医生检查发现,考生的身体并没有问题,初步推断是由于考前过度紧张,长时间熬夜复习造成的。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介绍,每到高考时,门诊都会遇到一些家长带着孩子过来打“营养针”,希望给孩子补脑健体。最后,医生把家长劝回家,建议孩子回去之后保证正常休息,合理膳食。
记者在考生家长群和多家医院了解到,目前有不少考生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打“营养针”,考前一周最多。“特别是考前3天,几乎每天都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问,有的直接点名要打氨基酸、参麦等营养针。”市普爱医院古田院区急诊科医生表示。
在不少高中的家长群里,许多家长们也纷纷交流给孩子打“营养针”。专家提醒,如果考生身体没有任何疾病,不建议打营养针。营养针成分多是氨基酸、白蛋白之类,虽然氨基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可提高和增强人体免疫力,但完全可以通过食物获得,而且乱打针还可能会伤身。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如腹泻患者适合补液,发热患者精神差也可以适当补液,维持体内环境平衡。在考试的关键时刻,考生要适当减轻精神压力,不要刻意改变饮食,如果出现严重的精神压力,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急诊专家支招考前“急病”
拉肚子、感冒、低血糖,高考遇到突发的“急病”,要如何应对,减少影响?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给考生们一份“急病大全”。
腹泻:
这是考试期间一种常见的突发身体问题。一些考生因为心情过度紧张,导致胃肠道痉挛,而引起腹泻;部分考生由于吃了不洁食物,或过度进补导致胃肠负担过重,导致腹泻。如果是普通腹泻,症状轻微,可多喝水,适当服用黄连素,腹泻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感冒:
考生注意放松休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其次注意不要贪凉,不宜长期吹空调,睡觉时冷气不能开得过低,保持室内通风。若出现咽喉疼痛、发热等感冒症状,用药时以抗病毒为主,少吃抗生素,避免嗜睡和乏力等。发烧39℃以下建议物理退热,用冷毛巾冷敷头部,或用酒精反复擦拭四肢、腋窝等处。
中暑:
建议考试时一定要注意穿吸汗的棉质衣服;多喝水;随身携带清凉油并涂抹于太阳穴;家长可准备藿香正气水或十滴水等药物,提前预防使用。
低血糖:
部分考生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吃不下早餐,再加上情绪波动,容易出现头晕眼黑、全身发软的低血糖症状。建议考试当天,早餐务必要吃好,补充身体所必需的能量和水分;若早餐吃得较少,可准备一些糖果、巧克力、糖水,以备不时之需。
痛经:
考试期间若正值生理期,应少食生冷食物。出现痛经,可以用热敷袋热敷腹部,喝些生姜红糖水缓解疼痛,或适量服用芬必得等镇痛药物。(记者黄洁莹 通讯员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