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划在全国29个省(市、区)招收普通本科生2730人(与去年持平),其中包括北京“双培计划”264人、“外培计划”24人,北京农村专项计划25人、京外贫困地区专项计划80人。
1、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基本情况。
招生就业工作处处长杜世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管为主体,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属并重点支持建设的全日制公办大学,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和研究生,是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现有12个学院,36个本科专业,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全日制在校生近12000人,其中研究生1100多人,普通本科生近11000人;现有教职工13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800多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352人(含校外硕士生导师12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418人,具有博士学位295人。学校与美国、日本、爱尔兰、英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可以为全校各个专业的本科生提供“2+2”双学位、“3+1+1”本硕连读等形式多样的合作与交流项目,并提供相应的学费和奖学金支持。学校连续多年获“首都文明单位”称号,并将努力建设在电子信息、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领域特色鲜明,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多科型大学。
2、2015年的招生计划是多少?有无增减?
杜世智:我校今年计划在全国29个省(市、区)招收普通本科生2730人(与去年持平),其中包括北京“双培计划”264人、“外培计划”24人,北京农村专项计划25人、京外贫困地区专项计划80人。学校还面向西部3个省(自治区)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面向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内地西藏高中班招收本科生。在2730个普通本科招生计划中,北京招收1504人,比去年增加114人,其中理科一批701人,理科二批337人,文科一批44人,文科二批109人。
3、2015年的招生专业有哪些变化?学校有哪些特色专业?
杜世智:我校36个本科专业在京全部投放招生计划,今年新增质量管理工程专业首次招生,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融工程技术背景和管理知识于一体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人才。我校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9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2015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招生政策还有哪些新变化?
杜世智:2015年我校对京外的招生政策与往年相比基本相同,京内的招生政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北京高招将实行大平行志愿,也就是说考生在一个批次内可报6所学校,即A校、B校、C校、D校、E校、F校,这六所学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关系,不设志愿级差,每所学校可选报6个专业。其次,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校2015年将面向北京各区县启动“北京高等学校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中的两个子项目:“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均属于本科提前批B段招生,具体详情如下:
“双培计划”是由北京市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共同培养优秀学生的一项举措。根据安排,我校今年将招收264名新生输送到6所中央院校学习,培养计划采取“3+1”的模式:学生入校前3年在6所对接中央院校学习,第四年回到我校就读。每个学生入学后,在本校都有班号和学号,学生在外校学习期间,在学费、评优和奖学金等方面都与校内学生保持一致。该计划所涉及12个专业均是学校的特色、优势专业,也是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需求最旺盛的专业,全部为理工科专业。
“外培计划”是由北京市属高校与海外境外知名高校共同培养优秀学生的一项举措。根据安排,我校今年将招收24名新生到国外2所大学开展为期2年的访学活动,培养计划采取“1+2+1”的模式:学生大一期间在学校统一编班,加强外语和基础课程的学习,二、三年级到各自对接的国外大学就读,大四回本校完成大学学业。该计划所涉及5个专业全部为理工科专业。
5、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考生报考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杜世智:鉴于2015年我校京内外的招生政策,我校今年的录取原则如下:第一、平行志愿投档比例为100%,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志愿顺序靠前的考生。第二、对于提前批的顺序志愿,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不设志愿级差。第三、分配专业时按“分数优先,遵循专业志愿”的原则,不设专业级差。 第四、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在调档和分专业时,均予以认可。第五、总分相同时依次比较外语、数学、语文、综合科目成绩,单科成绩高者优先录取。第六、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的考生,需口试成绩合格。第七、录取时,往届生与应届生一视同仁;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我校新生录取的身体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联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录取的考生,身体条件符合专业学习要求,应能参加该专业安排的全部教学环节。新生入学报到时,学校对新生进行健康复检,对健康复检不合格者,根据不同情况按照学校规定处理。
6、请您对考生报考提出一些建议。
杜世智:报考时,考生首先可以通过我校的官方招生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招生咨询电话等途径对学校做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比如办学历史、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国际交流等等,也可以在我校参加的京内外高招咨询会现场进行高考信息咨询。其次,考生要充分掌握好我校的高考录取统计信息,认真分析学校近三年的录取统计数据,再结合自己的高考成绩确定学校志愿和专业志愿,以降低志愿填报的风险。
在历年的高招咨询中,考生比较关心我校的一批和二批招生专业的区别,事实上一二批专业各有所长。一批中的机械、测控、自动化、通信、财会、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办学历史较长,专业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其中大部分是我校国家级专业或北京市特色专业。二批的专业中尽管有的办学历史不长,但这些专业本身也很有特色,如物联网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都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和兴趣爱好进行合理选择。
7、今年北京施行了“考后大平行”,这对北京考生填报志愿有哪些影响?
杜世智:今年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改为“考后大平行”,也就是说各批次可以填报6所平行的学校,每所学校可以填报6个专业。这对于考生填报志愿来说是有利的,加大了学生被录取的机会。但我认为,考生和家长也不能盲目报考,应该详细地阅读各个报考目标学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其录取规则,同时了解学校近几年在京录取情况。另外,同一批次的平行学校之间也应适当拉开点层次,这样能更好地把握机会,有助于被自己中意的高校录取。
8、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转专业政策和奖助学金政策。
杜世智:我校学生可以在第二学期或第四学期向学校提出转专业申请,具体要求和程序按《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执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允许转专业一次。
学校实行奖贷学金制度。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综合素质特别优秀的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奖学金用于资助普通本科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校级奖学金有校长奖学金、学习优秀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社会贡献奖学金和文体优秀奖学金;还有 TRS奖学金、技术发明奖学金和计算机世界奖学金等。
学校为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除评定国家励志奖学金外,还会通过发放北京市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的生活费支出,具体办法按照学校和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学校可协助贫困家庭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包括学费、住宿费),助学贷款具体办理方法按学校和北京市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学生还可根据自身经济情况申请特困补助和校内勤工助学等,学校特设“绿色通道”以确保所有被录取的贫困家庭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9、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学校的就业情况。
杜世智: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连续三年初次就业率都在98%以上,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三名;毕业生就职于国有企业、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三资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行业,据权威数据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月收入比北京、上海、广州同类高校毕业生的月收入高1000多元,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率都在95%以上,就业质量较高。从就业质量上来看,我校的毕业生在求职中能够准确定位,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踏实的作风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用人单位高度评价我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10、学校在推进招生信息公开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杜世智:我校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的通知》有关信息公开工作要求,以公平公正为核心、制度建设为基础、信息公开为重点、有效监督为保障,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建立了更加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
首先,建立和完善学校招生信息公开制度。按照“谁公开、谁负责信息审查”的原则,以及高校招生信息公开职责分工目录,完善在信息采集、审核、发布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其次,学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必须要做到信息采集准确、公开程序规范、内容发布及时,继续做到高校招生信息“十公开”,包括招生政策公开、高校招生资格公开、高校招生章程公开、高校招生计划公开、考生资格公开、录取程序公开、录取结果公开、咨询及申诉渠道公开、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公开、录取新生复查结果公开。 第三,按照“谁公开、谁负责解疑释惑”的原则,及时处理好考生所质疑的相关问题,建立健全虚假信息澄清机制。第四,加强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建设,发挥其在高校招生信息公开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11、请您介绍一下学校招办的联系方式。
杜世智:
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10-82426126
本科招生网:http://zhaosheng.bistu.edu.cn
请关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招生办”微信公众账号:bistu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