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人民网>>教育>>正文

高考生,你准备好应对机器人的挑战了吗

2015年06月01日16:33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罗辑思维》曾经播出过一期节目《和你赛跑的不是人》,说的是由于工业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未来的劳动者可能将面临极为惨烈的就业难现象。

还有一个情况促使该趋势快速地来到我们身边,这就是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没有更多的劳动者支撑中国制造了。目前,在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的许多加工制造业基地,正在兴起机器代人的风潮。未来,“民工荒”的剧情将翻转,变成“民工慌”。

《罗辑思维》还提出,这一趋势不仅使低知识技术层次的劳动者大量失业,对于未来的高知识技术阶层也不是好消息,因为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取代了低层次的体力劳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脑力劳动,比如数据分析、翻译、法律服务、教师等职业也都面临着互联网的巨大挑战。

对此,我们认为,形势并不像他们说得那么糟糕。笔者曾在《学业规划原理》中提出了休闲偏好的概念:虽然机器与人工智能的确会取代大量的工作岗位,但同时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原来工作一个月能挣一万元,现在工作一周就可以挣一万元,这时人们就会出现休闲偏好,即我是继续工作一个月挣四万元呢?还是仅工作一周,然后用其他三周来休闲、旅游、娱乐呢?相信许多人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后,就会选择一个月只工作一周,这时用人单位就会出现一岗多人的现象,即一个月内的一个工作岗位上,有四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来上班,每一个都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已经在有些领域出现,即提前退休,现在许多做软件的年轻人工资非常高,有时三五年就可以挣到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在挣到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后,他们三十多岁就退休了,就做一些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情去了,这就把工作岗位让给了更年轻的人。如此说来,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及个人的休闲偏好的存在,人们的就业情况并不会变差,而是变得更好了!

那么,将来哪些职业可能会需求增加、前程光明呢?《罗辑思维》给出了答案,就是不是追求效率而是追求趣味的工作,比如艺术设计、音乐表演等,再一个就是追求人与人之间联系的职位,比如护理、心理咨询师等。对此,我们表示赞同,但需要补充的是,追求效率的职位也并非没有前途,比如科技创新、经营管理等职位,也一样需要人来做,可以说,在所有工作中,只要是需要人的想像力的职位都离不开人。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取代的只是附加价值最小的生产环节,而高附加价值的研发和营销环节,人工智能就无法取代。另外,机器人生产仍然需要技术管理人员、运行维护人员、机器编程人员,所以,学习相关专业,到这些职位上去发展的学生依然会有锦绣前程。

当然,个人发展要实现上述的美好局面,还有两个重要条件——学业规划和继续学习,如果你不求上进,或者死抱着自己的那点技术想吃遍天就难了!天变我亦变,我们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业规划,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学习,就一定能更好地应对智能时代的来临,在实现人生理想的征程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明略学业规划研究院 张恒亮)

(责编:林露、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