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
人民网>>教育>>正文

小朋友,你报了几个班?

熊丙奇

2015年06月01日07:53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这是很多大人在聚会时,会问小朋友的一句话。

  很多小朋友或者他(她)的妈妈,会回答,报了好几个呢,有时双休日一天就要去好几个:舞蹈班、钢琴班、英语班、数学兴趣班。

  这个时候,没有人会为孩子感到心疼,也没有人想到要问孩子的感受——如果你问,你喜欢这些班吗?你觉得快乐吗?这多半会很扫兴,让大人们不开心。倒是如果有位为人父母者,没有送孩子上班,看到这架势,会开始着急,想立马回家给孩子报一个班。

  有关报班的经济账,已经算得太多了,比如,告诉家长多报班,既浪费金钱,又增加孩子负担,可家长们多半不听。于是有人指责,现在孩子报班成风,主要是社会培训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煽风点火,加上家长心态不好,消解了近年来政府部门推进减负和素质教育的努力。

  我不认为告诉家长一大堆大道理,能管什么用。很多道理,家长们都懂,诸如,要让孩子有快乐的童年,要尊重孩子,要发展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不存在所谓不输在起跑线这样的歪理。但现实给家长的教育给现实,当面临幼升小以及小升初的压力时,就是以前对报班嗤之以鼻的家长,最后都会裹挟到报班的洪流中。——媒体曾报道,一个孩子上小学一个月,把家长长年形成的育儿观念击得粉碎。学校就看孩子成绩!分数!

  甚至就连政府部门颁布严厉的禁令,也解决不了问题。可以说,在义务教育存在严重不均衡、家长的择校冲动难以消除,以及中考、高考中,高一级学校依据学生的卷面分数进行录取的升学制度没有根本变化的背景下,政府部门所有的禁考令(禁止小学、初中入学举办考试)、禁择令(禁止择校、实行就近入学)、禁补令(禁止学校补课、办补习班),往往都无法得到落实,减负都将以增负告终。

  对于孩子报班,与其把责任推给“见钱眼开”的社会培训机构,以及苦口婆心给“望子成龙”的家长讲道理,还不如回过头来审视,我们究竟应该给学生怎样的教育环境。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政府部门加大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改革原有的资源配置模式,加大省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努力促进各小学、初中办学质量大致一致,那么,社会上选择“好小学”、选择“好初中”的热情将消退,还有多少家庭会拼命送孩子去上各种培训班、特长班呢?——这些培训班、特长班基本上都是为入名牌小学以及“小升初”服务的。加大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资源投入,是政府部门自身完全可控的事。只是愿不愿意加大投入,愿不愿意失去由于学校不均衡而拥有的通过择校收取办学经费的机会,以及由此拥有的某种教育特权。

  而对于中考和高考而言,政府部门努力推进“教招考”分离,把包括教学自主权在内的办学自主权归还学校,将学生评价权交给社会机构,将自主招生权赋予高中和大学,这可从根本上打破基础教育“考什么学什么”的教学之风,让学校和学生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发展,才不会用反复的强化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考试成绩——“升学教育模式”所要求的优秀学生,是看到题目就能条件反射出标准答案,于是,补课总是具有或多或少的条件反射训练之功,得到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家长和学生的推崇。

  所谓“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踏踏实实”,在我国的教育历史上,至少已经存在20年了,何时能改变,这取决于基础教育的均衡推进步伐与中高考改革力度。我们期望政府在这方面真正有所作为,而不是每年重复老话题,在一片减负声中,孩子报的班越来越多,负担日益沉重。

(责编:欧兴荣、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