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人民网>>教育>>正文

陈广江:清华教授的“智商论”令人无法苟同

2015年05月23日10:30  来源:光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陈广江:清华教授的“智商论”令人无法苟同

  家庭教育专家、清华大学教授王晶对清华五百个学生家庭的家庭教育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孩子能考上清华的核心原因并不是家庭背景、个人努力程度等,而是他们的平均智商在129-131之间。“大家要承认个体差别。这样才能实现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孩子成为他自己。”(5月21日新华视点)

  清华教授的“智商论”一出,立即引发广泛争议。赞成者认为,王教授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个体差异的确存在,而且差异很大,不承认这一事实就是“鸵鸟”之举;而更多质疑者则表示,“智商论”不仅否定了天道酬勤,还涉嫌歧视,为教育不公和应试教育涂脂抹粉,值得警惕。甚至有人调侃称,以后清华录取别考试了,直接测智商行了……有些话说得很难听,比如“智商论”本身智商就不高等。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王教授说能考上清华的“核心原因”是智商,并没有否定其他原因,比如家庭背景、个人努力等。但“智商论”难以回答以下问题:考上清华的孩子智商就一定高吗?平均智商在129-131之间是怎么测出来的?北京学生比山东学生低100分都能上清华,能说北京学生就智商更高吗?奶茶妹妹等保送生的智商体现在哪里?

  在教育不公频频刺痛社会神经的情况下,“智商论”注定难以说服大众,遭到质疑乃至炮轰并不难理解。我们能举出很多例子证明:很多孩子考上清华是多年秉烛苦读的结果,很多人是通过“特殊途径”上了清华,很多清华毕业生在社会上泯然众人,很多没上清华甚至没上大学的孩子也有出类拔萃的智商和才能……“考上清华的核心原因是智商”的结论能站住脚吗?

  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智力也叫智能,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表现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推理能力等。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是应试教育,能否上清华主要看分数,分数高不一定智商高是公认的事实,“高分低能”的例子比比皆是,因生活不能自理而从清华退学也不乏其人。所以,如果能力不济,王教授口中的这种“智商”,只是“高考分数”而已,再高又有何用?

  同时,“个体差异”和“智商高低”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轻易划等号。比如姚明、刘翔、李娜等公认的杰出人才,在体育方面有卓然超群的智商和才能,但他们参加统一高考考上清华的可能性不大,你能说他们的智商不如清华学生吗?个体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商,而是兴趣、爱好、禀赋等,教育的目的是充分激发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天赋和潜能,而不是拿智商高低说话,特别是智商和分数几乎可以划等号的情况下。

  另外,智商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需要一个培养、激发的过程。但现实是,很多农村孩子从出生,到中小学,再到大学,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从起点输到终点,潜在的智商根本没有机会得以发开,或者就因不是北京人而失去上清华、北大的机会。在教育不公、分数为王的情况下,清华教授的“智商论”,既不合时宜,又显得苍白无力。(陈广江)

  原标题:清华教授的“智商论”令人无法苟同

(责编:郝孟佳、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