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思想引领 打造第二课堂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思想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学院特别注重形成特色,做好第二课堂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学院与学生处合作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工作。2012年-2014年,共举行大型讲座百余场,直接受益学生达20000余人次。形势政策课程在校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深受学生喜爱,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品牌。学院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层次的讲座。
在教育部“老教授协会”支持下,学院与教务处合作启动了《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的历史责任》系列讲座(简称“国史与国情”)。该讲座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世情”、“国情”以及“民情”,主讲人由院士、退休知名学者、离退休司局级以上专家型领导组成,3000余人次本科生聆听讲座,学生反响特别热烈,效果非常好。
为培养具有哲学思维能力的新一代工程师和工程管理者,学院与研究生工作部合作举办了“科技与社会”大讲堂,在哲学与工程、科技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品牌活动之一。“科技与社会”大讲堂由殷瑞珏院士领衔主讲,其他主讲人均为内著名的工程哲学研究学者,共举办5讲,受众达1000余人次,受到学生热烈欢迎。
学院面向全校研究生首次举办了“中国与国际发展前沿”系列讲座,共举办8讲,受众达2400余人次,邀请国情专家胡鞍钢等知名学者进行现场讲授,如此高端的面向研究生的系列专题讲座国内高校少有。
在开设的讲座中,既有涉及香港占中事件、日本集体自卫权解禁、美国中期选举、中国外交政策等国际形势最新动态分析,同时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法制中国、中国经济新常态、城镇化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反腐倡廉等国内政策新鲜解读,可谓包容万象,紧扣时代脉搏,生动及时向学生传递和分析最新的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内容。
二、依托理论社团 丰富第二课堂
除了组织课堂教学与大型报告会,根据形势需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例如,指导求是学会开展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整理编辑了“学习十八大精神优秀征文”汇编、“学习十八,共圆中国梦”宣讲稿汇编、“演讲比赛优秀稿件”汇编等一批教改成果,字数达50余万字。指导与支持学生求是学会举办了北京十二高校“青春?大学?中国”的主题演讲比赛,在校内外产生良好的影响。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的配合下,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组织形势与政策课堂实践教学,共举办主题班会、宣讲比赛、朗诵比赛、“善美青春、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校园演讲大赛、“中国精神”微课堂技能竞赛等实践活动100余场,覆盖学生3000余人次。
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党建新模式
学院在学校组织部的指导下,承办了北京科技大学学生业余党校“学校第192期-193期学生业余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校第226期学生业余党校入党积极分子提高班”、“学校第二期学生党员发展对象集中培训班”系列活动。共有来自全校16个学院及研究生培养单位的63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学院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利用自身理论优势,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培养,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及设计,在党校内容和形式设计中做出了有益尝试,为今后业余党校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蓝本。在党校建设过程中,整理了数百篇理论学习文章,分“中国梦与我的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与青年成长”三个专题,集结出版了《学员征文汇编》;主办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参观革命历史遗迹、专访老党员,“一站到底”党史知识竞赛、利用微电影、视频等模式进行总结汇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