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人民网>>教育>>正文

复旦将学霸散养成“未来科学家”

2015年03月19日10:23  来源:解放牛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教育] 复旦将学霸散养成“未来科学家”

  [新闻背景]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10年前,钱学森发出这样的感慨,像一个巨大而沉重的问号,成为中国所有高校的艰深命题。

  4年前,教育部、中组部和财政部联合推出“拔尖计划”,希望回应“钱学森之问”。该计划在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19所高校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学科领域选拔拔尖本科生,进实验室,开讨论班,因材施教,并积极吸引学术大师参与。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最新统计,19所试点高校共有5500名优秀学生入选“拔尖计划”。在已经毕业的首批500名毕业生中,95%进入国内外名校继续深造。

  □晨报记者 杨育才

  昨天,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复旦通过“拔尖计划”已培养了逾200名“未来科学家”。

  大二提前进实验室做课题

  达佩玫是复旦大学化学系09级本科生,目前在复旦攻读博士学位。

  在大二结束的那个暑假,达佩玫申请加入“拔尖计划”。成功入选后,她申请加入郑耿锋教授课题组,从此开启了她的科研之路。在实验室里,从给师姐打下手,到独立担纲课题并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达佩玫仅用了1年时间。在同学眼里,她就是“学霸”。

  同样在大二就进入实验室的还有生命科学学院09级本科生丁琦亮,他目前也在复旦攻读博士。

  成为生命科学学院首批“拔尖计划”学生中的一员后,丁琦亮在两年半里,发表了3篇高质量论文。科研成绩使他傲立2013年毕业典礼上的“学霸榜”。

  学生可自愿加入或退出

  “复旦大学的‘拔尖计划’属于‘散养型’,是个开放的平台,学生可自愿申请加入或者选择退出。这是复旦的一大特色。”昨天上午,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徐雷表示。

  达佩玫也告诉记者,本科生可以自愿申请加入“拔尖计划”。1年后,教授评委团会有一次考核,这时候学生可以选择继续,也可以选择退出。“一共有两次考核,不断地有人员变动。”

  “散养”并非“放养”,所有试点专业,都有相应的教学安排。除数学学院的无学分课程讨论班外,物理系采取以科研为导向的分段式培养模式,并有多位“长江学者”、“杰出青年”担任“寝室导师”,全方位指导学生; 化学系组织安排阵容强大的中外教师为“拔尖计划”学生单独授课,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并联系国外高校送本科生假期做学术研究; 生命学院制订了“生命科学拔尖学生本博贯通培养方案”,让适合科研且有志于科研的学生作为“直博候选人”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和培养,并设立专门的培养基金,鼓励学生开展探索性研究。

  此外,复旦大学还将FDUROP 科学创新平台与“拔尖计划”进行无缝对接,相关院系均在二年级起为“拔尖计划”的学生配备了导师(大部分都有海外学习经历),指导学生开展独立的课题研究。4年来,参与“拔尖计划”的院系中有200多名学生通过FDUROP平台参加课题研究,部分学生在完成课题研究后将其成果撰写成第一作者论文发表,或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为了让“拔尖计划”惠及更多学生,2014年起,复旦大学将计算机科学也纳入该计划。早在2013年,复旦大学中文、历史学、哲学等人文基础学科也已开展校级拔尖学生培养试点。

  徐雷强调说,“拔尖计划”的持续深入,将通过该计划建立起从学校到院系直至实验室的完整、系统、符合教学规律的优秀学生培养机制,更灵活的学分制,更多元的培养方案,并推广到全校的本科生,在学生中形成潜心向学、投身学术研究的氛围。“今后还有两个深化的方向,一是交叉学科,二是国际化,这是国际顶尖高校都在做的事情。”

  “未来科学家”显露头角

  达佩玫和丁琦亮,无疑是“拔尖计划”中的受益者,同时更是该计划中的佼佼者。

  2012年,本科三年级的达佩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纳米领域顶级期刊Nano  Letters(《纳米快报》,影响因子13.025)上发表论文;丁琦亮则从大二开始,先后以第二作者在Science发表论文一篇,以第一作者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分子生物学与进化》,影响因子14.308)上发表论文。

  2013年,复旦大学首届参加“拔尖计划”的学生顺利毕业。他们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国巴黎高师、香港大学、中科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继续求学深造,走上学术之路。这一比例,远高于“拔尖计划”实施以前相关学科毕业生中学生求学深造的比例。

  “拔尖计划”带来的改变在数学学院尤其明显。复旦大学数学科学院副教授姚一隽告诉记者,基础数学过去对学生没有多少吸引力。“20年前,我们告诉学生,你选择数学,毕业后可以从事计算机;今天,我们又告诉学生,你学数学,毕业后可以从事金融。”

  姚一隽说,“拔尖计划”多少带来些改变,现在学数学的学生,三分之一出国深造,三分之一留在国内深造,愿意继续攻读博士,而不是去读个金融硕士,这样的学生比例有明显的提高。

(责编:欧兴荣、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