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高考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大学专业分析
人民网>>教育>>正文

《大学专业分析》前言

张恒亮

2015年03月17日14:48    手机看新闻

再版序言

 

2009年,《瞄准就业填志愿》《大学专业分析》等图书出版后,获得了广大高三考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2011届考生家长孙女士曾评价:“本套图书代表了国内高考志愿咨询领域的最高水平,它不仅讲到了现在流行的平行志愿,还能从更高的角度和更远的眼光提出了实时动态志愿,另外,它抓住了高考志愿填报中最核心的问题,即如何从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指导志愿决策。”

是不是国内最高水平我不敢妄言,但我以为,她对本套图书的特色做了比较中肯地评判。确实,我自己写作这套系列图书时,就是这样的立意。我从事现在这一行业并不是从指导学生填报志愿开始的,当时的切入点和契机是2003年大面积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大学生会出现就业难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它深深地吸引着我去思考、探索。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我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思路,这就是学业规划。即学生应当对自己所学的内容、所在的学校以及学习的方式进行合理的筹划和安排,以确保毕业后学到真正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和知识。由此来实现毕业后顺利地就业。从这里出发,自然就提出了中考志愿决策和高考志愿决策的问题。

于是,从一开始指导学生填报志愿,我就提出了选择学校的“二元定位法”,原来的志愿指导,更多地是根据分数选择学校,即根据学生的成绩选择一个最相匹配的、最可能录取的学校。但从学业规划的角度来看,这只是“一元定位”,只考虑了成绩对选择学校的影响,而另外“一元”——专业的问题则基本上不予考虑。最多是确定学校后做个测评,选个有兴趣的专业而已。而学业规划指导下的“二元定位法”,则提出了新形势下高考志愿决策的基本流程,即首先考虑自己未来的就业目标,然后根据就业目标确定专业,再根据专业选择学校,看哪些学校在所定的专业上有竞争和就业的优势,从这一角度可以选择一批学校,从高分到低分都有;第二步才是根据高考成绩在上面所定的学校和专业范围内具体定位,看哪一所学校的哪个专业最有可能录取。这就是高考志愿决策中“二元定位法”的具体内涵。也是多年来我指导学生决策高考志愿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显然,那位家长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点。

另外,笔者既然是从学业规划的角度来看志愿决策,其最高目标自然就不仅仅是考上大学,而在于提高学生的个人发展效率。因此,我更愿意从更高的角度和更远的眼光上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于是,我也能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更好地为广大学生服务,这就有了2006年实时动态志愿模式的提出。2008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采用了这种最先进的高考志愿填报模式,赢得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好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都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和宣传。教育部网站上也曾刊文《内蒙古志愿填报模式好》。

这样的评价自然给予了我无限的信心,我也期待着为高三考生和家长提供更好和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把自己的学业规划事业推向进步。于是,我决定把本套图书的2009版再修订一下,重新出版发行。

由于时间仓促及作者水平所限,本书中难免会有缺陷与不足,恳切希望本领域专家学者及各位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张恒亮          

2012-10-21 于成都

前  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教育领域也受到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学校及其他培训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日趋确立。更为重要的是,个人的权利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的丰富和自由,但如何科学地行使权利、承担责任,以争取自己的利益,将成为人们越来越亟需面对的重大课题。个人发展学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依笔者的观察,在现代社会(以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影响个人生存、发展的两大要素为学习和工作。并且根据学业规划的理论,基础教育阶段结束(初中毕业)后,科学的求学决策是提高个人发展效率至关重要的环节。现实生活中众多的家长和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只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思维,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地考高中,上大学,以为大学毕业后就有美好的人生前程等着自己,殊不知,大学毕业很容易就掉入了失业的陷阱。其主要根源就在于基础教育阶段结束后,缺乏一个科学而明确的学业规划,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求学其实是一种投资,它投入进去的不仅是我们的资金,更为可贵的是我们的青春年华和精力,它有着太多的机会成本,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投资失败。我们在这个时候学了这一专业,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专业,只能用这一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来工作和谋生,如果我们在进入学校学习后发现对它根本没有兴趣,但如果还不调整方向,只是自怨自艾,随波逐流,青春年华很快就会被浪费得干干净净。学业结束的时候,我们只能悲叹道:“我的工作在哪里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天,“读书无用论”的兴起,就是对这种盲目投资行为及观念的一种否定,人们开始反思这种大而化之、漫不经心的投资行径,很多人已经开始思考我到底该学什么才能让自己顺利地实现职业理想?对于求学和教育投资,人们变得越来越具备该有的理性了。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中国学业规划网研究中心适时启动了“求学项目投资分析”研究课题,完全从经济学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理性地分析求学者可能报考的每一个专业和学校,当然这里仅仅是借用了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的思想方法,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分析,它应该是比经济分析更为广泛的利弊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这里的利是指从事某项职业带来的利,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功名利禄”等各种事关个人生存发展的战略利益。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我们很世故,只会引导人们去追求这些形而下的东西。仿佛君子不言利,言利非君子。其实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首先要承认人的经济性、物质性、利益性,只有经济上、物质上得到了相对的自由,人们才能在更大的范围、更广阔的领域取得更大的、真正的自由。

为此,我们启动了“求学项目投资分析”这一研究课题,对目前高校开设的所有本科专业从个人求学投资项目的角度进行评点,分析各自的投入(资)价值。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力求从个人生存发展的高度来探讨,在投入方面包括个人必须具备和投入的各种发展要素,一般会涉及到个人的兴趣、天分、身体条件、时间(学制)、资金等;也会分析这一专业应该学习的基本课程;在产出方面,我们会深入地探究该专业毕业后按照学业规划的原则生发地最有可能的几种职业方向,每一种职业方向会产生的个人利益(功名利禄等),该职业所面临的人才供求形势,如何在学习本专业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力性,制定科学的学业规划,以规避未来失业的风险。

总之,我们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每一个求学项目(专业)的投入产出分析,让各类求学者在投入之前,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各个求学项目(专业)所需要的各类投入、产出(职业)的利弊、市场的风险、以及如何通过学业规划以趋利避害等等。

我们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接受我们观念和思想方法的人会越来越多,这必然会对改变我们教育事业目前面临的种种怪现状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当然,本书仅仅解决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学校与专业的信息透明问题,对于高考生来讲,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根据自身的高考成绩及其他发展要素制定个性化的高考志愿决策方案?这就是笔者的另一本图书《瞄准就业填志愿》一书所解答的内容。 

 

张恒亮 2009年8月4日成都望云斋

 

高考志愿决策理论体系

 

1、升学决策论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升学就业体制,志愿填报从事务性的工作上升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

2、决策流程论 在新的形势下,升学决策的前提是做好学业规划,先确定专业,后确定学校。

3、学业锚理论 影响学业目标确定的因素很多,包括了兴趣爱好、职业潜能、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发展机遇、身体外貌、经济条件等等。我们要从中找到影响我们选择就业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并由此确定学业目标。

4、专业的职业性 一对多、多对一、一一对应。

5、专业的行业性 行业性专业与泛行业性专业

6、市场预测理论 职业的变动性分析

7、市场环境与专业选择

8、二元定位法:定位学校的方法

9、学校就业竞争的马太效应

10、二元定位法的校正:学校在专业上的就业竞争力与录取分数、多元定位法

11、博弈论与志愿填报规则的设计

(责编:贾雪静(实习生)、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