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这一工程的主阵地。
要建设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教师必须增强理论引导能力、学术研究能力、课程教学能力,回答重大现实问题能力,始终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定理想信念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最根本的是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学生的头脑,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也是“思政课”改革和建设的根本指导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不同于一般纯知识性课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高校的课堂、教材、教学必须坚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导向和反对传播西方价值观,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这一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敢于亮剑。
主张把传播西方价值观的教材引进我们的课堂的人,背后支撑的观点就是“普世价值”。他们认为,教育的对外开放就是向西方价值观的开放,西方价值观是先进的,具有普世性,把普世性的东西引进我们的课堂是理所当然的。这实际上是在“普世价值”的幌子下,用西方价值观来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念是人的主观价值判断,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思想文化、站在不同的立场,都一定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对事物、对问题一定有不同的看法。只有在理论上彻底揭露“普世价值”的虚伪性,才能在实践中做到绝不让西方价值观进入我们的课堂。
在大学课堂里少数人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实际上充当了西方敌对势力的代言人。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已经让西方敌对势力感到不安和妒忌,因此,他们总是用各种言论攻击诽谤我们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并在我国国内寻找他们的代言人。对于这些少数代言人,他们提供各种支持和条件,企图在中国搞“颜色革命”。这些代言人思想观念西化,在学术上、理论上把西方价值观当作时髦,自认为只要是西方的就是先进的,而不去认真研究和传播本土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他们这种做法除了吸引眼球之外,对于提高学生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毫无益处。
在我们大学课堂里蔓延的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是缺乏法治观念的表现。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必须在言论上和行动上严格依法。在社会主义大学的课堂中,言论合法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法律底线和政治底线。作为大学课堂中的教师,不仅应该是教书育人的模范,更应该是正能量的传播者。如果学生在课堂里听到的是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那么,这样的教师不仅扭曲了大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功能,而且实际上是违法的,也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我们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是要用积极的心态对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识到在实现中国梦目标的征程中,遇到困难和曲折是符合规律的,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共同坚定自信,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