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人民网>>教育>>正文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重视和扩大学生的参与

2015年02月10日10:40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互促共进过程,教师的主导性施教不应是单向的,而应充分体现对学生能动性的尊重,如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立足点,以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为基本要求,以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为评价标准等;学生的受教也不应是被动的,而应充分体现自我主导性,如要求从“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升,“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当前高校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如何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和自我主导作用至关重要,而这必须重视和扩大学生的参与。

一是重视学生参与的作用。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既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更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高校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除了要大力发挥教师参与的作用外,还要特别注重发挥学生参与的作用。学生参与是多向度的,既有个体自身的内化教育,又有群体对个体、个体对个体的外化教育,以及个体对教师的反向教育等。

(一)要发挥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作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个体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并不断提高他们践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自觉性。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作为主线,其中“进教材”、“进课堂”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而“进头脑”则主要应发挥学生的自我内化作用,缺少学生的自我内化,理论的教育只会是穿耳而过。

(二)要发挥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教育作用。既要发挥组织群体对学生个体的约束和激励功能,又要发挥非组织群体对学生个体的满足和带动功能;既要发扬优势群体对学生个体的积极影响,又要克服弱势群体对学生个体的负面影响等。

(三)要发挥学生先进个体的榜样带动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任何一所大学,都会涌现出一大批学生先进集体和个人,高校要宣传好他们的典型事迹,发挥他们对其他学生个体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

(四)要发挥学生对教师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是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础,除了学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建设措施和教师自身的努力提高外,发挥学生的监督和促进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学生参与评教活动有利于监督教师对课堂纪律的遵守、学生参与优秀教师的评选有利于激励教师教学态度和水平的提高等。

二是扩大学生参与的路径。扩大学生参与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扩大他们参与宣传思想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一)要扩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的参与。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就是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哲学社会科学课及其它所有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这需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权威讲授式教学方式,换之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互动式、平等讨论式教学方式,以学生喜爱的方式、语言等吸引学生,引导他们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

(二)要扩大学生对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参加不同的群体及其活动是大学生的基本生活状态,依托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扩大学生对党团组织活动的参与,可以加强学生党员的培养及其骨干作用的发挥;扩大学生对班级、学生会组织活动的参与,可以优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扩大学生对社团活动的参与,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扩大学生对教学、科研及创业团队活动的参与,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等。

(三)要扩大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通过加强校史校情教育、重大节日庆典组织、名家名师事迹宣传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校园原创文化创作、科技创新及创业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培育和创新大学精神;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宣传和弘扬大学文化。

(四)要扩大学生对网络思想舆论引导的参与。以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为重点,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要做到遵循互联网规律,以“内容为王”建好学生喜爱的主题教育网站,以“网络吸引”建好平等互动的网络社区,以“思想引领”建好网络名师和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以“服务带动”建好学生网络事务平台等,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对校园网络文化生活的参与,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的自主学习、新闻资讯的关注、热点话题的讨论等,传递学生中的正能量,壮大校园主流思想舆论。

(五)要扩大学生对宣传思想工作评价的参与。高校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需要以学生参与的情况作为评价参照系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本身就含有对学生参与的要求,同时对其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考核评价更是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三是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可从三个层面进行检验:

(一)学生的参与率,即一定时间段内学生对宣传思想工作各项具体活动参与的人数及分布,如课堂出勤率、活动到场率、网络点击率等,反映着宣传思想工作的覆盖面和学生参与的热情;

(二)学生的满意率,即一定时间段内学生对所参与的各项具体宣传思想工作的满意度,如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学生对教育活动的认可度、学生对网络教育主题的点赞数等,反映着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度和学生参与的理性;

(三)学生参与率与满意率的变化,即不同时间段内学生对同一类型宣传思想工作的参与率和满意率的变化情况,反映着宣传思想工作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既要扩大学生的参与率、提高学生的满意率,也要根据学生参与率、满意率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

    首先,要坚持系统性发展。广大教师,特别是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驾驭能力,始终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行为特点及需求、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及需要,系统地制定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校园内教育与校园外教育等互联互通的工作方案,既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又做到形式新颖、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等。

    其次,要坚持特色性发展。既要坚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自身的特色,不断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平台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切实转变教育方式、再造管理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宣传思想教育过程的优化;又要坚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与社会宣传思想工作的融合发展,将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走出去”与“请进来”双向互动互促。

    第三,要坚持实效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发展和差异性需求,注重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坚持思想引导,又注重为心理障碍学生、就业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有着特殊需求和困难的学生个体提供专业化的教育和帮助,以针对性和实效性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第四,要坚持创新性发展。通过加强宣传动员、骨干带动、评估促进等工作,合理地调控学生参与率和满意率的变化过程,并根据变化的情况适时改进和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凡学生参与率和满意率高的教育活动,就要多开展;反之就要少开展或不开展。对参与率低、满意率低及参与率、满意率变化明显的教育活动要认真分析原因,属于学生个体认识层面的问题,如对理论学习的不重视等,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属于教师教育效果层面的问题,如教学方式的呆板单一等,就需要加强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技能培养。

本文系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阶段性成果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刘宏达)

(责编:郝孟佳、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