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
人民网>>教育>>正文

《红楼梦》给中国作家带来哪些影响?

2015年01月04日10: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红楼梦》给中国作家带来哪些影响?

近日英国媒体评出史上“十佳亚洲小说”,《红楼梦》赫然居于榜首。一部《红楼梦》不但成就了海内外的“红学”研究,对作家的影响更是无可估量,评说、解析者有之,研究、续写者有之,《红楼梦》带来的争议与关注高潮迭起。

很多作家读得最多的书

“我记得非常偶然的一天,同学给我一本报纸包着的书,上面写着‘红楼梦’三个字,我为这三个字浑身发抖,紧张得不行……”作家阎连科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初读《红楼梦》的情景。为一本书而发抖,大概很多年轻的读者无法想象,却是那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红楼梦》是很多作家读得最多的书。作家王蒙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红楼梦》的内容之丰富令人琢磨不完。“表面上看那么琐碎——很多大人物都说它碎,胡适说琐碎,冰心也说琐碎,但是毛泽东喜欢《红楼梦》。《红楼梦》中提到贾政,说他正厅里挂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往浅里看,有吃喝玩乐,往深里看,包含着哲学、政治、文化、管理、人情世故……再找不着一本书,像《红楼梦》这么全乎。”王蒙认为,喜欢《红楼梦》的人也各不一样,有的人是从男女之情上喜欢,比如越剧就是一场爱情悲剧。朝鲜也改编了《红楼梦》,最感人的也是爱情悲歌。

王蒙曾在山东教育台开办《红楼梦》讲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充实,推出《王蒙的红楼梦(讲说本)》,此前还有《王蒙的红楼梦(评点本)》。多年来反复阅读和点评,使王蒙越来越觉得有“琢磨头”。 但他始终觉得,自己只是业余研究《红楼梦》。《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话题,隔长不短地讨论几个,对爱读书的人来说是一种精神享受,也是知识的拓展。王蒙在讲述《红楼梦》的时候,就力图把《红楼梦》还原成生活,研究它、分析它:打人是怎么打法,喝酒是怎么喝法,古人如何说笑,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像是参与了当时的盛况一样。这种心情,有一种把书本上的东西还原成生活的生动亲切的感觉,又包含着无尽的内蕴。

另一位上电视、讲“红楼”并在红学界掀起轩然大波的人,是作家刘心武。

苏联戏剧家梅耶荷德有一个定律:所有人说你好是彻底失败,所有人说你坏那你可能还有些自己的特点,如果有的人非常喜欢,而另一些人恨不得把你撕成两半,那就是真正的成功。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和续写《红楼梦》就符合这个定律。作为新一代红学研究考证派的代表人物,刘心武的研究成果自1990年代以后广受中外关注,他的第一篇研究《红楼梦》的文章《话说赵姨娘》发表在《读书》杂志。《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发表在1992年《红楼梦学刊》。刘心武在偶然的机会走进《百家讲坛》,他十分清醒地知道,自己要面对的也许是不耐烦的、没有知识准备的观众,所以特别注意设置悬念,开头十三讲就是揭秘秦可卿,收视率很快就提升了。随后出版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风行全国,一时洛阳纸贵,销售数百万册。

“揭秘《红楼梦》就引起浪头了,‘续说’说好的不多,彻底否定的不少。我很坦然,我做了一件我喜欢的事,销售也很成功。”上《百家讲坛》、出书“揭秘”《红楼梦》,尤其是续写《红楼梦》给刘心武带来很多争议。刘心武自知续写风险很大,但他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随时接受读者的批评。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平民红学研究者”。他坦然道:“在个别红学权威看来,我在红楼梦研究方面是没有发言权的,我的全部论说都是外行话。但红学作为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我不能因为不是红学家的身份就对《红楼梦》不问不理,‘多歧为贵,不取苟同。’”

能享受《红楼梦》的人是精神世界富有者

《红楼梦》“热”在大陆,也波及台湾。蒋勋“私家讲堂”在台湾各地对《红楼梦》的讲说,成为其《蒋勋说红楼梦》系列套书的雏形。《蒋勋说红楼梦》是蒋勋倾注半个世纪反复阅读《红楼梦》数十遍后的心血之作,也是他根据其对中国文化美学的精深研究,从人性的、文学的角度挖掘《红楼梦》独特的人文内涵。

和蒋勋一样将《红楼梦》搬上讲台的作家不在少数。作家王安忆在《心灵世界·小说讲稿》中,就收入了她在复旦大学对于《红楼梦》的讲解。“它有着极高的写实成就,在写实的层面上,它几乎使我们看不见作家的存在,好像这就是生活本来面目的显现,真可称得上‘天衣无缝’……它留下了那么多的悬案,就像真实的生活。人们研究它,不像是研究一个虚构的作品,而是在研究一个社会的一段历史。”王安忆对《红楼梦》的喜爱不仅仅停留在讲说上。2012年,她的《天香》被誉为一部向《红楼梦》致敬的作品,获得第四届“红楼梦奖”。

“《天香》写出上海申姓士大夫家族四代人的故事,整部小说气势恢宏,几十位家族人物的塑造,皆有特色。此小说可说是江南文化的百科全书、女红文化的经典,生动表现四代人的日常生活和志趣节操的传世巨作。”第四届“红楼梦奖”决审委员会主席钟玲如此介绍《天香》。“红楼梦奖”(又名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由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于2005年创立。贾平凹的《秦腔》、莫言的《生死疲劳》、台湾作家骆以军的《西夏旅馆》等先后获得此奖,大致可以说明作家们的写作与《红楼梦》的渊源。

原《诗刊》主编叶延滨认为,《红梦楼》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光荣与骄傲,过去是,今天是,今后永远是。阅读和享受文学名著,从来是人群中的少数,但这个少数在逐渐增加,这种增加过程将表现为全民族文明程度的提高。不爱读名著或从不读名著,并非有错,因为这个世界可以热爱的事情还很多;不懂《红楼梦》或者难懂名著,也可以作为不读的理由,因为这个世界我们不懂的事情也很多;不爱读就说不爱,不懂不装懂,也是进步。热爱文学名著的人,他们一定也有历史、哲学、诗学或艺术方面的爱好。热爱引导阅读,阅读增加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能享受《红楼梦》的人,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是精神世界的富有者。

“因为有了曹雪芹和《红楼梦》,中国人面对着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等等世界文学巨匠,而不会不好意思。”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学家张庆善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永恒的魅力,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学经典相媲美而毫不逊色。红学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无可争辩地证明红学存在的合理性及其价值。任何文学大师和文学经典,都不是谁的恩赐和命名,而是一个历史的自然形成过程,又是一个接受、阐释、发现文学经典价值的过程。而决定性的因素是文学经典提供的对社会、对人生、对人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曹雪芹和《红楼梦》就是这样的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学大师和文学经典。(宋庄)

(责编:吴金枝、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