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人民网>>教育>>正文

外滩踩踏事件拷问公共安全机制

2015年01月02日10:03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外滩踩踏事件拷问公共安全机制

   面对市民的大型活动,如何建立完备可靠的公共安全保障机制、灵活高效的公共信息流通机制,遭遇危难的个体以及个体之间怎样自救和施救,怎样对造成公共安全事故的管理者问责,这些课题已不容我们再回避。

   如果能够回到过去,一定有人希望,能重回2014年12月31日的午夜。当新年倒计时还没有开始,当外滩迎接新年的气氛还没那么热烈,人们或许不再盲目地渴望攀上一级级台阶、站在最好的位置,在最好看的风景和心愿里,度过这一刻;如果有更多警力,如果年轻人能够早早看到危险,离开那块狭窄拥挤之地,躲开下一分钟就要开始的危险。

   这样,这起令人心痛的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就不会发生;36张面孔依旧鲜活生动,47位伤员,就不会在医院病床上痛苦反侧;更不会有家长、老师、城市管理者们的沮丧、焦虑和奔忙。

   只可惜,没有如果。新年第一天,就以如此阴郁的事故提醒我们,意外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猝不及防,万劫不复。如果,我们不能抓紧时间,做一些正确、有意义而扎扎实实的谋划;如果,我们不能在过往的一次次事故中汲取教训,新年就意味着新瓶装旧酒,而不会给我们提供某些公共问题的解决方案。

   拥挤踩踏事故出现在上海这样一个一直善于规划和管理的城市里,在一个几乎每逢新年等节日都有灯光秀一类的表演,已成为人们聚会、迎送新年首选地的外滩,多少让人有些诧异。遗憾的是,这样的悲剧的确发生了。它以36个生命的猝然离去为代价,提醒我们离科学管理、圆满谋划,距离有多远。

   以往,每逢外滩放灯、做活动,上海总会采取局部交通管制等措施,但这一次,却没有做这样的设计。在主管者看来,大约是因为事先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取消了大规模的灯光秀,将其北移到了外滩源的小场地,凭票入场。可惜的是,人流数量并未跟着计划走,而是仍旧拥挤在外滩最知名的路口,不广不阔的陈毅广场亲水平台上。因为那里有最好的视野,可以将浦东浦西尽收眼底;而浦东新起高楼在灯光变幻中展现的迷人倩景,也足够吸引。这样的意外,在某种意义上说,显然是有虑事未周、信息沟通不畅的嫌疑。

   然而,也不能同意某些网民网帖里那样的自我否定,发生了引人痛心的公共事故,就动辄与“中国人的素质”“政府”“体制”之类相勾连,或是揣测什么蓄意、别有用心,实在毫无必要。生命之花凋谢固然可惜,尤其是那样多的年轻生命消逝,在新年将至的时候,着实令人心疼。但在事实和真相未清之前,一味地指责和情绪偏激,实在也非明智之举。

   其实,在痛苦之外,也有不少人的努力和感动。仔细看看各个媒体采访到的外滩踩踏事件亲历者们的讲述和灾祸现场的影像记录,就会发现,灾祸中间,其实有不少可圈可点、可见人性之善的亮色。比如,警察和市民用手拉手方式打造的救护通道,比如市民百姓开着自己的车帮助运送伤员,比如有懂得医学知识的市民主动帮病人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以36个生命的离去再次给我们每一个人心头敲响警钟。面对市民的大型活动,如何建立完备可靠的公共安全保障机制、灵活高效的公共信息流通机制,遭遇危难的个体以及个体之间怎样自救和施救,怎样对造成公共安全事故的管理者问责,这些课题已不容我们再回避。只有把这些问题落实了,只有在事故中学会成长,那些鲜活的生命,才不是白白逝去。(江晏)

(责编:郝孟佳、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