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饭馆里结下民族团结的情谊
“怎么也不会想到,这辈子会在遥远的新疆和一个维吾尔族家庭结为‘亲戚’。”周有光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说。
2004年7月,由于工作需要,周有光和23名同事被派往新疆库尔勒市。古丽米热的母亲当时在周有光所在的工程队附近开了一家小饭馆,周有光和工友们经常到小饭馆吃饭。
“每次吃饭,她总是很热情地接待我们,遇到饭量大的工人,她总是增加饭菜的份量,让工人吃饱,从不多收一分钱。”周有光回忆说,“她的热情和善良,感动了我们。”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工程完工了,周有光和工友们返回了南京。2005年初,原本以为不会再与这个小饭馆的主人有联系的周有光,有一天突然接到了古丽米热的母亲打来的电话。
原来,古丽米热上学遇到了困难,她的母亲只得试着打电话向周有光求助。得知情况后,周有光第一时间寄过去500元。“我当时很困难,打电话求助,也只是想试试看,并没有抱多大希望。10年前的500元,并不是小数目。”古丽米热的母亲说。
10万多元汇款单见证民族团结这份情
一次,得知同事梁军去新疆出差,周有光便委托他给古丽米热带个礼物。正是这次机会,梁军结识了古丽米热一家。
为了鼓励古丽米热好好学习,离开的时候,梁军给她留下了1000元钱。梁军说,自己和周有光愿意承担古丽米热的上学费用。
由于家境困难,古丽米热一家租住在一间土坯房里,写作业都没地方,这让梁军很心疼。“这样的环境,孩子怎么学习呢?”梁军说,“条件这么艰苦,也不利于孩子成长。”
梁军决定自己出钱,帮古丽米热一家租了一套楼房。从此,在新租的楼房里,古丽米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房。
“每次‘南京爸爸’寄来生活和学习的费用,妈妈都要告诉我,不要忘记这些好心人。”古丽米热告诉记者,“母亲出车祸那段时间,我不想上学了,是‘南京爸爸’鼓励我、支持我,我才能继续学习下去。”
梁军的家里珍藏着一个普通的信封,里面装有10万多元的汇款回单。这些都是他和周有光以及单位的爱心职工为古丽米热一家的捐助。有的回单已经泛黄,但梁军说:“这些都是民族团结的见证,我要好好保留,以后传给女儿,把民族团结这份情传递下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