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从全国著名的学府北京大学“跳槽”到一所普通技校,这样的身份转变实难让人相信。而谈起当年的决定时,周浩说“毫不后悔,很庆幸”。
在“名校情结”依然根深蒂固的今天,多少“锥刺股、头悬梁”的考生,为了北大这个理想“栖息”之地而“反复奔跑”在高考独木桥上,而退学北大投奔技校的周浩,显然做了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惊天大事,让那些挤破脑门往名校里“拼”的莘莘学子情何以堪?!
对于周浩来讲,这个选择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最初没有实现的梦想,而做出的适合自己的教育途径,根本无法证明两种教育方式的优劣。但是却能反映出,我们当今的教育体制确实存在着一些缺失,正是因为这样,这个“离经叛道”的事件才会引起轩然大波。我们在教育道路上遇到了瓶颈,反向的意图才会这么强烈。如果有那么一天,放弃名校转读技校不再是新闻事件时,我们的教育体制也许才走上了一条相对健康的路子。这并不是天方夜谭。
在国外,技校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尤其是德国特别明显,技校培养的都是理论和技能兼备的人才。周浩也提到自己曾经到德国的网站去了解德国的技校,发现跟国内的技校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才促成了他转学到技校的想法。在国内,技校因为更重视动手实践,不重视理论,所以被看作是培养低层次的体力劳动者,名牌大学培养的是高人一等的脑力劳动。然而受过高等大学教育的人不难发现,现在的大学过于重视理论、书本的学习,对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太过忽视。从这个角度来说,技校和大学都是发育不健全的。在大家都基于各方面的压力,被安排、被迫选择的大背景下,我们确实应该为周浩敢为人先的勇气竖起大拇指。
对于家长和学校来讲,尊重考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选择,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和挖掘考生的潜力,才是重中之重。对于公众来说,也无需用太过激烈的舆论来“棒杀”。
俗话说“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对于每一个高考学生来,在目前的教育形态下,多数考生没有选择学校的权利,大部分都以父母的决策为主,更有甚者连自己的兴趣点和未来方向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学生眼里,把学习看成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渐渐的沦落成了名副其实的“书呆子”,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口号抛弃的无影无踪了。
在周浩这件事上,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当初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了北航学习,或许现在的他可能会是另一番作为。 对于家长在“望子成龙”的心情上,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选择未来上,切不可把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压”在孩子的身上,寄托自己的期望事实上和迁怒下一代无差别,对待孩子最好的呵护和关心就是要尊重要他的意愿,让他做一个独立的鸟儿,翱翔在属于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