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走進學困生的心靈 讀懂孩子是前提--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怎樣走進學困生的心靈 讀懂孩子是前提

2013年04月08日10:13    來源:現代教育報    手機看新聞

小學,是一個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然而,在每個班級中總會有幾名特殊的學生。家長管不了,作業常常完不成,即使完成了質量也極差﹔上課不聽課,甚至有些還會在課堂上小打小鬧或“大鬧天宮”。即使教師們使盡十八般武藝,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仍舊收效甚微。面對這些“遲開的花朵“,教師們不禁思考:怎樣才能走進學困生的心靈?家長們也萬般無奈: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讀懂孩子是教育的前提

“學困生的形成僅僅是家長和學生的責任嗎?”一個聲音時常在和平街中心小學五年級組組長馬勁梅的腦海裡出現。為了求解,馬勁梅曾經把這些特殊的小家伙集中到一起開座談會。在教師們的循循善誘下,孩子們終於打破了會場的沉默。“我就是不想寫,懶得寫。”“爸爸媽媽就會打我,我都被打麻木了。”“我和同學差距太大,也不知該怎麼辦。”孩子們心中的秘密讓教師深感震撼,原來小小生命竟承受著這麼多不該有的壓力。馬勁梅與年級組的教師商量后決定,走進學困生家庭。

在訪談中,她們了解到這部分學生的家庭大都存在教育方法失當、輔導能力缺乏、管理時間不足等通病,導致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律和耐挫力差,思維惰性嚴重,成績落在了班級最底層。

家訪回來后,馬勁梅不斷反思,組織召開了年級組專題座談會。會上,每一位教師都客觀地剖析自己。一位年輕教師坦言,“平時我沒有心平氣和地接受這些孩子,常因他們的不良行為產生厭煩情緒,對學生個體實際困難了解太少。”

遲開的花更需用心

由於學困生成績不理想,自卑心往往較重,一般不願與教師個別交流。教師到底能用什麼辦法才能讓這些“小刺?”卸下心防呢?

“日記!”馬勁梅告訴記者,這是教師了解學困生最好的途徑,避免了學生面對老師難以啟口說真話的尷尬。漸漸的,敢於提意見的學生越來越多,學困生敞開了心扉,老師就能真正了解到孩子們的所思所想。給每一個學困生提供機會,幫他們建立自信,體驗成功。在這一思想的帶動下,到上學期為止,多名學困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趙雨琪(化名)在朝陽區國際跳棋比賽中獲得大獎,黃姍姍(化名)等多名學困生多次獲得朝陽區、北京市乃至全國的繪畫書法大獎。

“他們的腰杆挺起來了,小胸脯挺起來了,學習勁頭越來越足了,成績也在不斷提高!”看著每一位學困生的進步,馬勁梅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突出的地方,每一名學困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德育室學科組長楊靜認為,教師除了師德高尚以外一定要從多角度去分析評價學生,切不能將評價標准單一地定為學科分數或課堂紀律。許多老師是愛學生的,只是他們愛的都是一些“金鳳凰”、“白天鵝”,而對學困生輕則不屑一顧,重則呵斥、羞辱,反而造成了這類學生的逆反心理。楊靜建議教師可以不時給學困生一個燦爛的笑容,或摸摸孩子的小腦瓜、小臉蛋兒,以此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跟著孩子一起轉變

“學困生的家長很難請到學校來。”這是很多教師的共同感受。“家長不願意來,我們就主動上門走訪。” 馬勁梅和她的同事們通過家訪、電話、飛信、家校聯系本、班級博客等形式,隨時把學生的心聲和變化轉達給家長們,把科學的育人方法教授給家長。

在年級組成員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學困生家長在教育方式上悄然改變了。“馬老師,我爸爸和我說話時聲音小了,不打我了,還幫我一起訂正錯誤。”當學生李冰(化名)對馬勁梅說這些話時,她心裡淌過一絲絲的甜。

“老師把我叫到學校說孩子的問題,讓我的自尊心嚴重受挫,所以我不願過多地老師溝通。”北京一位家長坦言,孩子不爭氣,連帶著自己都跟著挨批評,真的很無奈。

“造成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學校、社會和個人,但並非智力問題。” 楊靜建議,教師應從細處呵護,用新型師生關系溫暖這部分孩子的心靈。而家長也要切實從關愛孩子的角度出發,多了解孩子的感受,不要一味地否定自己的孩子。

“讓孩子進步,家長首先要轉變態度。”楊靜說,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的優點,通過不斷鼓勵,幫他們建立自信心。(文/本報記者 曹陽)

(責編:郝孟佳、林露)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