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需要什麼樣的淘汰制?【4】--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大學需要什麼樣的淘汰制?【4】

2013年04月02日11:04    來源:中國教育報    手機看新聞

  應建立怎樣的淘汰機制?

  能否積極有效地發現問題、促進學生的過程性學習,是淘汰機制是否科學的衡量標准之一

  “淘汰機制的合理性,是建立在管理合理、教育教學過程科學的基礎上的。”儲朝暉說。

  談到淘汰機制,有家長向記者表示:“我們十分關心的是,孩子被淘汰之前,我們是否得到了學校通知?學校是否在發現問題時給予孩子足夠的幫助?學校是否盡到了應有的責任?如果學校在這些問題上無法給出合理的答復,我們家長肯定有意見。”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史靜寰曾表示,學校因管理需要而將部分學生淘汰,之所以無法讓一些公眾接受,程序上的不清晰是重要原因,如果學生對制度不夠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又缺乏師生互動,學校的管理又呈剛性,面對最后被淘汰的結局,家長和學生自然會不滿意。

  張樹永表示,山東大學在設計淘汰機制時,正是重視了過程的透明性。學校不僅將《山東大學本科學生學籍管理規定》中因學習成績不達標而受學籍處理的情況,編入新生入校時印發的《學生手冊》,且在每個學期開學初的固定時間段,由本科生院統一對全校學生的成績進行梳理,與學院核實后,在校內網上發布警示通知,公布學籍處理初審結果,再由各學院相關責任人組織學生進行確認。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申請意見,經學院簽署意見后,報本科生院的院務會進行研究,形成最終學籍處理決定,並要求每個學生家長簽字確認后,方可辦理相關學籍處理手續。

  儲朝暉說:“能否積極有效地發現問題、促進學生的過程性學習,也是淘汰機制是否科學的衡量標准。”例如,台灣很多大學都有扣考制度,隻要缺課率太高,學生就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一些學校還建立了期中預警制度,隻要學生缺課太多或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就要追查原因或通知家長。在香港,學生學期平均績分點達不到一定標准,將被列入“學業觀察期”名單,若連續兩個學期被列入此名單,其學籍可能會被取消。這些舉措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過程性學習。

  齊炳和表示,山東大學這學期受到成績警告的學生中,大一學生就有336名。這是因為通常情況下,大一上學期安排的學分較少(沒有選修課程),部分公共課學分較高。譬如,高等數學一門課程就有5個學分,這類課程學生隻要一門挂科,一般就達到了警告標准。

  “這樣做就是為了讓這種警示能夠督促學生接下來努力學習,及時通過重修(考)補修相關課程。警示是一種促學手段,而不是處分。通常情況下,前期落下功課如不及時補上,往往日后的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差。”胡金焱說。

  在眾多教育研究者看來,幫扶機制也應該與淘汰機制同行。

  記者在《山東大學2013年春季學期本科生學籍處理標准及要求》上看到這樣一條規定,對受成績警告、留級處理的學生,學院應將其納入“學習困難學生幫扶計劃”,安排一對一幫助,及時對其進行教育和管理。

  2007級學生聞化因大二上學期隻有3門功課通過,大二下學期初就接到了學校的成績警告。這份警告讓輔導員徐珊珊開始對聞化重點關注。徐珊珊聯系到聞化的家長后了解到,他在大一時因為失戀影響了學習,沉迷網絡游戲,與家長也頻頻發生沖突。經過細心觀察,徐珊珊發現聞化擅長文藝,便將其選為文藝委員,並要求他常到辦公室來復習功課,與老師隨時交流。學分欠賬還完后,聞化再也沒有上過“黑名單”,本科畢業后還考上了香港嶺南大學的研究生。

  張樹永說,雖然表面上看這樣的淘汰機制讓學生壓力很大,但因為淘汰是建立在過程警示與幫扶基礎上的,因此,相比政策實施之前,真正被退學的學生人數實際上正在減少。

  閻鳳橋表示:“隻有與教育培養過程的不斷完善相結合的淘汰制度,才是科學與合理的淘汰制。”

(責編:郝孟佳、熊旭)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