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非誠勿擾2》中,男主角秦奮為患上絕症的好友李香山舉辦的一場“人生告別會”,讓人印象深刻。近日,在湖北省石門峰名人文化公園,一名女大學生也以這種方式體驗生命的意義。這場特殊的“人生告別會”引發市民爭議。有市民認為不吉利,也有市民主動參與,認為這種生命教育很有創意。(4月1日《北京晨報》)
支持
對死的冷靜思考
點燃新的感悟
據了解,在“人生告別會”儀式上,這名女孩緊閉雙眼,躺在布滿鮮花的“壽床”上。低沉的哀樂聲中,她的一群“生前”好友圍繞在壽床旁,為她默默祈禱,並將疊好的千紙鶴輕輕放在她身旁。此時,旁邊的電視屏幕上,正播放著同學們對她“生前”評價的VCR。5分鐘后,“追思會”結束,這名女生“復活”。她感嘆:“躺下的那一刻,感覺世界都變了,突然有一種好好活下去,享受每一天的念頭。”的確,一個人經歷了“人生告別會”之后,一定會有人生中的真言要表白,一定會有人生中的情感要流露。
應該說,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浮躁的社會,而“人生告別會”的出現,卻讓我們浮躁的心理,有了一次寧靜的思考。在自己短暫的一生中,也許我們還有許多事業尚未完成。也許我們虛度了人生中的許多美好時光。也許我們在生活中過多計較個人的得失。也許我們的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卻失去了寶貴的親情、友情、愛情。
經過冷靜的思考以后,我們肯定會感嘆人生中的許多遺憾。心裡忍不住跳出這樣一個強烈的願望:假如再給我一次“生”的機會,我將會怎樣怎樣……
我認為,“人生告別會”給人們最大、最深、最強的感觸是:人生如此短暫,我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很多。正是這種對死的冷靜思考,點燃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一種新的希望,一種新的態度,一種新的感悟。 彭愛珍
析因
是一種拓業探索
“生前葬禮”是耶非耶?看待這種“生死體驗”的角度不同,得出的感受自然也會大相徑庭。筆者雖然認同其中蘊含的“珍惜生命”的積極意義,但也並不認為有些市民覺得“難以接受”就是觀念守舊。若是跳出這種非此即彼的思維定勢,我看倒不妨把“生前葬禮”視作一種拓業探索。
從媒體報道可以看出,湖北武漢這場“生前葬禮”活動的主要嘗試和參與者,是該市一家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們。由此不難揣測,這所職業學院的畢業生們,其將來的擇業方向,殯葬行業無疑是一個重點。而近些年來,全社會的一個普遍共識是,就業謀職殊為不易,別說有編制的“正式環衛工”會引得高學歷畢業生趨之若?,即便是長期以來怕人“另眼相待”的殯儀館崗位,恐怕也早不是讀過“民政職院”就一定能夠輕鬆進入了。
時移事易,如今有一種就業思想,已經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既要靠政府部門的廣開門路,更要憑自己的努力探索。由此可見,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策劃和展示“生前葬禮”活動,就不僅僅是種於社會有益的“珍惜生命”廣場秀,同時也隱含了這麼一層潛意:通過“生前葬禮”的嘗試和傳播,讓更多的人從中產生樂觀對待生命的“思想洗禮”,進而願意在某種時候來“親身感受”一番,這難道不是一種值得開拓的全新創業選項嗎?
“生前葬禮”是一種拓業探索。有了這樣的旁觀思維與視角,對於活人“裝死”的“另類體驗”,我們就可以盡量以包容之心,真正感悟其對生命重視的苦心體現﹔同樣道理,對於那些少見多怪、一時難以轉過彎來的看客來說,你自然能夠堅持己見,卻也無妨從支持“拓業探索”的思路,對職業學院學生打起的“創業廣告”,多一份善意鼓勵。 司馬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