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農一飯堂經理介紹,該飯堂一天就約有12桶剩飯菜。圖為華農學生正在就餐。
今年1月初,“光盤行動”由微博興起,立刻引來各方關注。而新學期伊始,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做好2013年春季開學工作的通知》,要求創建節約型校園,其中包括食堂不剩飯菜一項。但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市內多所高校后發現,高校食堂難見“光盤行動”,不少學生都表示有“剩碗底”的習慣。
剩菜喂豬不算浪費?
近日,記者在午飯時分來到中山大學學五飯堂,見到不少大學生都將盛著剩飯剩菜的餐具放到回收餐具處,該食堂內的5個泔水桶,不到一頓飯的時間就裝滿了。一名正倒掉剩飯菜的女生甚至告訴記者:“這些剩飯剩菜應該都拿出去喂豬了,怎麼能算浪費呢?”
同樣是午飯時分,記者來到大學城廣大菊苑一樓餐廳,20分鐘內大致有40名學生排隊到回收點放回餐具,真正“光盤”的隻有五六人。而華農荷園飯堂的經理則表示,該飯堂一天約有12桶剩飯菜。華農目前有8個飯堂,保守估計一天產生的剩飯菜可能高達2.8噸。
我不“光盤”我有理
在記者隨機採訪的約40名大學生中,近七成受訪學生表示自己會剩飯,其中不少同學表示有“剩碗底”的習慣,在女生中更為常見。“食堂的飯有時候硬,有時候太干,太多了。”華農的小馮說,浪費的主要原因是學校食堂飯菜不合口味,“味道不好,魚也不新鮮,有時候青菜還有虫,沒辦法隻能倒掉了。”
“我倒飯隻有兩個原因,一是那頓菜實在是太難吃了,二是我太飽了,吃不下。”廣工學生思思說。而中大學生小鄭則表示,“雖然可惜,但是一想到如果吃下去長胖了,會更讓我傷心。而飯堂的每個菜都太多,隻能扔掉。”
對此,華南農業大學后勤處處長張日新表示,比起外面的餐館酒店,大學食堂鋪張浪費的情況比較少,多數情況是因為口味不合適等。而知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則認為,高校食堂的浪費之風核心在於高校學子並未實現自立。(記者 高金花 通訊員 蔡麗旋 黃雲閣 鄧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