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早教機構試用滬語 不少家長叫好--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上海一早教機構試用滬語 不少家長叫好

2013年01月10日08:25    來源:新聞晨報    手機看新聞

不少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滬語早教機構,體驗滬語交流的早教形式。

記者 楊眉 攝

明明是土生土長的上海小囡,開口卻說不來一句上海話。為了營造滬語語言環境,滬上一家早教機構從去年年底開始,嘗試將滬語作為教學語言,通過日常交流來教小朋友學習說上海話。試點一個多月來,有的小朋友已學會了簡單的上海話。

現場:

老師日常交流都說滬語

“小靈,儂好,今朝早飯吃過了伐?”昨天上午,小靈一走進這家“上海小寧”滬語早教機構,迎接她的胡老師就用標准的上海話跟她問好。小靈也用上海話回答說:“吃過了,切額泡飯。”

記者現場觀察到,在這家以滬語為教學語言的早教中心,所有老師在和小朋友的日常交流中,包括自由玩耍、洗手吃飯、睡午覺等場合,說的全是上海話。

負責人胡老師告訴記者,他們並沒有開設專門的教授上海話的課程,而是用上海話作為日常用語,營造滬語環境,讓小朋友聽到的都是上海話,自然而然也會學著說上海話。“很多小朋友就算學會上海話兒歌或歌曲,但在日常生活中還是不會說。”胡老師說,試點一個月以來,很多之前一點上海話也不會說的小朋友已經學會了“吃飯”、“ 手”、“再會”等基本會話。

初衷:

10個小孩僅1人說滬語

已有多年早教工作經驗的胡老師發現,很多上海小囡都不會講上海話。她告訴記者,上個學年開班時,有一個班級10個小朋友裡竟然隻有一個會說上海話,但其中父母都非上海人的小朋友隻有一個。

“0-3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非常強,如果能在語言成長期,營造出滬語環境,就能讓更多上海小囡說上海話。”

胡老師把上海小囡不會講上海話的主要原因歸為家長在家裡不跟他們講,而其他環境裡他們又接觸不到上海話。為此,她作出一個大膽的嘗試,讓上海話變成這家早教機構的教學語言,除了創造聽、說上海話的環境之外,也督促家長堅持在家裡講上海話。

不過,試點一個月后,仍然有不少小朋友始終不願意說上海話。牛牛的父母都是上海人,牛牛也聽得懂上海話,但就是不會說。就算老師用上海話問牛牛問題,牛牛也用普通話來回答。胡老師說,小朋友一旦錯過了語言學習最佳時期,學習積極性和能力都會減低。胡老師坦言,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還需要研究更多更好的方法。

反應:

家長多贊成,但也有異議

試點滬語教學以來,不少家長都意識到了讓孩子學會講上海方言的重要性,也對這樣的嘗試表示認可。“上海小囡就應該講上海話!”小杰媽媽就表示,小朋友從小看的動畫片、圖書、兒歌都是普通話的,家裡的保姆也和小杰說普通話,加上家長沒有刻意教小杰說上海話,久而久之小杰就隻會說普通話了。

小羅媽媽是新上海人,她告訴記者,希望孩子能說純正的上海話,“這樣方便孩子更好地融入上海的環境,在上海生活工作。”

不過,有一些家長認為,和小朋友說上海話,做父母的平時就能做到,為什麼還要特地去早教機構學習?這家早教機構的收費為一萬元一年,收費還是偏貴。

(記者 周思立)

 

(責任編輯:楊玉君(實習)、林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