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青年教師數量和比例不斷增加,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我國高校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人數已超過86萬,佔全國高校專職教師總數的63.3%。在一般人眼中,大學老師應該是“知識水平高、經濟收入高、社會地位高”的“三高”群體,然而事實上,身處於象牙塔內的高校青年教師卻面臨著人們不了解的困惑和艱辛。
一位高校老師的困境:在學術研究和生存壓力中掙扎
34歲的林方(化名)在最近的一次副教授職稱評定中失利,原因是他在留校任教的3年裡,教學雖然成績突出,但由於科研成果與其他候選者相比不具優勢,最終落選。林方非常受挫,同時又有很多無奈和心酸。
林方,國內知名大學工科博士畢業,因為博士期間成果突出而獲得留校任教機會。“選擇留校,一方面是因為對科研工作的興趣,另一方面是認為在高校任教工作體面、收入不錯。”但現實與他的想法有很大的落差。
林方告訴記者,他的日常工作主要包含幾個部分:一是,所在課題組負責人(通常被稱為“老板”)分配的工作,包括課題相關的科研任務,以及給“老板”帶的碩士生修改論文、選課、答疑。二是,學校安排的工作,包括一定課時的教學任務,還有學校的各項評估考核等。“這些工作雖不難,卻很耗時。比如教學,為了上好一堂課,可能你需要一周的時間來備課。而一到評估、考核的時候,可能一整天都得耗在上面。”三是自我提升,包括參加學術活動、自主研究,對於青年教師來說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既關系到職業長期發展,也影響教學質量。但是這部分工作短期內不能產生效益,反而需要經費的支持。“受現有的評價機制所限,沒有經驗缺乏資歷的青年老師很難獨立申請課題,因此得通過給老板干活或者承擔教學任務,獲取經費用於自我提升、獨立科研。”林方無奈地表示:“但是我所面臨的困境是,做這兩項工作佔據了太多的時間,自己獨立科研的時間非常有限,沒有獨立科研成果,便無法通過職稱評測﹔如果放棄給老板干活或者教學任務完不成,相當於切斷了科研經費和家庭收入來源。”
在科研、教學和經濟的三重壓力下,林方尚未找到突破之道,首次參評副教授失利后,對未來的生活和職業發展,林方倍感焦慮和迷茫,“現在高校的政策是‘非升即走’,5年內再不能評上副教授,就隻能離職。”
在工作之外,林方能留給家庭的時間少得可憐,“每天都很忙,可一年到頭能貢獻給家裡的工資不到4萬元,家庭事務還多虧妻子打理,幾乎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自己和家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未來,但是對於這個未來,我越發不確信。”
“高校青年教師如‘工蜂’,是學術體制中最辛苦的”
林方的困境是當下許多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縮影。
對外經貿大學教師廉思曾經是“蟻族”概念的提出者,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他帶領自己的團隊通過在北京、上海、武漢、西安、廣州5個城市,對5138名40歲以下的高校青年教師,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結合深度訪談、焦點小組討論和參與方式觀察等調查方法,完成了《中國高校青年教師調查報告》。
“今天的高校青年教師,當他們經過20來年的苦讀‘修成正果’拿到學位,又在與同齡人競爭中獲勝,爭取到一個大學教職時,他們中很多人卻發現自己面臨比原來更大的壓力:外部的、內部的,同齡人的、隔代人的,學生的、老教師的。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科研經費、職稱晉升、學術成果、教學評估、結婚生子、兼職收入,這些本身並沒有關系的詞語,在目前的高等教育制度下發生了復雜的因果聯系。”在《報告》中,廉思研究團隊這樣描述像林方一樣的“70后”、“80后”高校青年教師們的生存現狀。
廉思將高校青年教師比作“工蜂”。“‘工蜂’,契合了現在青年知識分子勤勞的特點。工蜂一生都在採蜜,而知識分子一生都在工作。工蜂是蜜蜂中最累的,知識分子也是學術體制中最辛苦的。”廉思如此解釋。
報告顯示,有72.3%的受訪者和林方一樣認為工作“壓力大”。最大的壓力來自於科研,根據調查,絕大多數高校把職稱和職務晉升與發表論文數、出版專著數、申請課題數等“量化指標”直接挂鉤。與此同時,“工蜂族”用於科研的時間又被教學、給大老板干活、教學任務、學校評估等所擠壓。78.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從事科研的時間“不夠用”。廉思舉例說,“沒有行政工作的老師,一般是3成時間教學,7成時間科研,而7成的科研時間裡真正用於與科研直接相關的工作時間不到一半,其他的時間都是在‘寫標書、填表格、湊發票’”。
再看看老師們的職業發展,職稱和晉升都與論文發表和課題項目挂鉤,但是我們的學術評審機制卻並不青睞青年老師。科研經費和學術資源都向精英和大腕靠攏,青年教師即使是實際研究主力,卻很難擔綱重大課題,獨立署名在核心期刊發表文章也很難。報告顯示,近3年來,20.5%的文科“工蜂”沒有在CSSCI上發表過論文,92.5%的理科“工蜂”沒有在SCI(科學引文索引)上發表過論文,85.5%的工科“工蜂”沒有在EI(工程引文索引)上發表過論文。
青年教師生存和職業發展困境亟須破解
廉思告訴記者,自己曾經做“蟻族”研究,關心底層弱勢群體,大家都評價高,現在關注高校青年老師,很多質疑的聲音便出現了。“社會上有很多人過得比他們慘,他們工資即便不高也不是社會中最低的,每年有寒暑假,在社會上也受人尊重,說他們需要關懷誰信?”
“高校老師這個光鮮的身份之下,容易讓人忽視高校青年教師真實的生存和發展困境。”廉思表示:“關注高校青年教師的生存和發展意義重大。高校青年教師是青年和知識分子的交叉群體,通過高校課堂和網絡社交平台,他們已經成為一個具有很強社會影響力的群體。而且他們與學生距離近,與學生接觸多,他們的思想和言行也影響著青年人。”
廉思指出,我們用這種一年內發表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多少來衡量一個青年教師,隻會制造出一些工匠。現有的學術體制下,高校青年教師科研工作變得急功近利,隻注重論文發表數量而不重視科研工作質量。青年教師中還存在一個現象就是重科研、輕教學。老師給學生上課成了“良心活”,備課、講課不夠認真,隨意性較大,課后很少布置作業,課后輔導答疑更少,教學質量因此急轉直下。
“關注‘工蜂’一族的生存和發展意義重大,他們肩負著黨和國家的未來,又在培養黨和國家的未來。高校青年教師的健康發展,也關系著高校的學術品格和教學質量。改善‘工蜂族’的生存環境刻不容緩。”廉思鄭重地說。
呼吁:為高校青年教師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結合調研成果,廉思研究團隊呼吁關注高校青年教師發展困境的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第一,建立公平合理的評價體系,為青年老師提供更多的學術資源。科研項目審批,通常是越小的項目越民主,越大的項目越不民主,導致科研資源分配失衡。建議加大對青年老師科研的資金支持。
第二,為青年老師營造更為寬鬆的成長環境。明確目標、量化考核的工業化方式,可能遏制了最差的10%的老師,同時也會扼殺最優秀的10%的老師,不利於拔尖人才培養。學術評價更應重質量而不是重數量,建議採用更為彈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如“代表性學術成果”評價制、“同行評議制”等,延長對高校青年教師的考核與評估時間和周期,允許其用較長的時間推出精品力作,成就“學術大師”。
第三,為青年老師留出特別晉升通道。高校職稱評定仍然存在“論資排輩”,建議在各種管理制度中開辟青年教師特別通道,避免青年教師在各種非學術競爭中面臨不平等的局面,如在各種課題經費、基金之外特別設立青年教師培育基金,給青年教師生存和發展提供可以發芽的“種子”,在各種評先評優機制中特別制定40歲以下青年骨干教師選拔機制和管理辦法,重點扶持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教師,盡快使一批拔尖人才脫穎而出。
-委員建言
高校青年教師的生存和發展也備受政協委員關注。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張全芬、唐瑾等30位委員聯名提交《關於重視和解決高校青年教師生存壓力過大的提案》,詳盡反映了高校青年教師的生存現狀,為改善高校青年教師困境建言。此外,郭晉雲、鐘秉林、程天權等全國政協委員近年來也多次提交提案關注高校青年教師發展和生存問題。在此,我們摘登兩篇委員的建言。
——編者
多措並舉為高校青年教師解壓
在高校教師中,青年教師是最大的一個群體,也是學校教學的骨干群體,承擔著高校主要教學任務。但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大學青年教師難以從容面對生活,高校青年教師面臨一系列的生存壓力。一部分老師為了賺取更多上課費,常年在外上課,早就找不到科研的感覺了﹔部分青年教師,進行商業化的寫作,為報社、出版社或者替他人寫些論著,賺取些養家糊口費用。還有部分青年教師,幾乎完全脫離本業,或者到公司兼職,或者自家開店鋪等等,這樣已經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學與科研中去了。這種狀況如果長久持續,高校教學與科研質量勢必會下降,人才也會流失。
我們認為需要多方面著手,改善高校青年教師生存困境。首先需要適當提高高校教師待遇,保持工資的穩定增長,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后顧之憂。二是改革管理體制,減輕青年教師的心理壓力。尤其是高校管理體制改革,高校管理民主化、專業化、平等化、去官僚化、人性化等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三是打擊學術腐敗,減輕青年教師的科研壓力。學術資源分配的官僚化、重職稱、重個別高校等情況急需改變,應多給高校青年教師機會與鍛煉。四是提高高校教師社會地位,形成尊重知識、尊重教師的社會氛圍。
——張承芬 唐瑾等30位全國政協委員
加強職后培養解青年教師發展之困
近年來,高校規模急劇擴張的同時,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現狀堪憂。一是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依然存在,中青年教師對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的精力投入嚴重不足﹔二是部分高校缺乏有效的教師職業拓展制度,中青年教師在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基本上放任自流﹔三是中青年教師在職業發展和生活條件(如待遇、住房)等方面面臨困難,影響了對教學科研工作的精力投入。這些問題如不引起充分重視並切實解決,將嚴重影響高等教育質量和高等學校聲譽。
首先,建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預算中大幅增加高校教師發展和職后培養培訓的經費﹔高等學校亦應多方籌資用於教師職業拓展,尤其是增加用於提高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的預算。其次,建議國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重視相關政策研究,加強對高校教師發展的政策指導和項目引導。
此外,政府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中青年教師的生活待遇問題,尤其是靠高校自身力量難以解決或無法解決的問題,切實推動教師隊伍建設。例如住房問題,建議增加專項經費投入,用於有關地區高校教師中青年周轉房建設﹔制定相關政策,將高校中青年教師納入當地保障房申請系列等。
應該讓高校青年教師體面地生活,擁有良好的教學研究環境,才能使他們盡快地成長成熟。如果不能抓緊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將會嚴重影響我國的創新能力與世界競爭力。
——全國政協委員 鐘秉林 (韓柳潔)
(來源: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