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企业"名校情结"难解 毕业生求职撞上"玻璃墙"【2】

2014年12月11日10:08    来源:长沙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企业"名校情结"难解 毕业生求职撞上"玻璃墙"

  困惑:“出身名门”为何是万能钥匙

  去年4月,教育部发声:严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招聘活动发布含有限定985、211工程院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但歧视现象并没有因为这一纸规定而偃旗息鼓。不能光明正大地呈现,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花招”。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广东一场校园招聘会上,深圳威富集团展示了“赤裸裸”的薪资标准。该公司将应届生就读院校分为普通、重点、211工程、985工程以及清华北大等5个梯度。普通院校本科生起薪5000元,之后每一级别增加1000元,给清华北大本科生开出9000元月薪,研究生每一个级别底薪相差2000元。

  长沙理工大学的周建也遇到过类似招聘,他说:“有的单位采用综合分数的办法来筛选,211院校毕业加10分,985的可以加15分到20分……普通院校的学生在第一关就凭空比别人差了一截。”

  大四学生李云舒不禁叹息:“难道有再多实习经历,能力再强,没有‘好的出身’,什么都是白搭吗?就不能给‘屌丝’一点活路吗?”正忙着找工作的他,上个月投出了15份简历,收到回音的只有6份,而且都是县市级的单位。“我这种非名校的毕业生,连向大部分省级及以上单位投简历的资格都被活生生剥夺了。”他反复向记者表达了一个意思,“整个湖南也就4所高校是985、211,一个有眼界的单位就不应该把这么多学生拒之于千里。

  无奈:信任名校是最保险的做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就业歧视和名校情结的存在与现实的无奈、资源的分配以及观念的根深蒂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中南大学的一场招聘会上,一家知名国企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每个学生只寥寥数语地交谈一下,哪怕只两分钟时间,一个小时也只能应聘30个学生。来了这么多人,最终我们只能把简历收回去,再进行筛选。”该企业招聘老师坦言,如果不设置一个门槛,成千上万的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选择,信任名校是最保险的做法。

  “实际上,很多用人单位还是用这种非常简单的方式,利用985、211概念来选拔人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这样做一是可以减少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二是考虑到985、211院校毕业的部分学生专业素质不错,某些用人单位便以此为理由,进行限定性招聘。

  许多教育专家都认为,当前泛滥的院校歧视是从“娘胎”带来的。这个“娘胎”,就是多年来我国人为将高校划分为三六九等。中国有2000多所高校,211高校才百余所,而985高校才三四十所,名校成了稀缺资源。教育经费拨款向这两类工程院校的倾斜,也让211、985成为高校贫富分水岭。

  “国家大部分的教育资金和资源都拨给了重点工程院校,所以学校被划分的层次越高,学生享用的资源就越多,视野越开阔,得到的锻炼也更多。所以许多用人单位认为985、211高校有着更好的教育质量,学生有更高的素质,是不无道理的。”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险峰表示。

  同时,用人单位的“名校情结”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日益凸显。采访中,许多企业都表示,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再加上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大学生学非所用,客观上给用人单位“优中选优”创造了条件。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