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建工艺作坊圆孩子就业梦
自闭症患者牟浩楠,生活在一个情况较好的家庭,有文化程度较高的家人,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支持。
在牟浩楠很小的时候,牟妈妈发现他有自闭症倾向,便带他四处求医,但当时国内对自闭症的了解还很少。“那个时候去很多大城市看过,但是都没有相关专业医生。”无奈之下,牟浩楠的妈妈自己当起了他的老师。
牟妈妈表示,由于经济情况较好,从一开始她就没打算让孩子去找工作。目前牟浩楠由奶奶在家照看,牟浩楠会到处翻东西找事情做,比如做些小工艺品。“情绪不稳定时让他大喊大叫发泄完就可以了,也不需要太多管理。”
“我的孩子特别喜欢找事情做。我想过两年我退休了,就开个小作坊,召集自闭症妈妈和孩子一起来做工艺品,制作的产品可以卖出去补贴家用。”牟浩楠妈妈坦言,患上自闭症的孩子在用人单位并不受欢迎,可能还会遭到歧视,托养机构目前数量少也不完善,现在只能靠自己帮孩子创造就业机会。
■他山之石
香港:“福利工厂”可接收自闭症患者
香港是亚洲最发达地区之一,但2012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香港已经有自闭症患者近四万人。
当自闭症患者被确诊后,会由政府根据所属区域定点分派康复机构去对接。这类机构都是社会慈善组织和民间组织创办,但都要通过政府权威的认证和各类国际管理体系的认证,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来帮助这些机构发展。
如果患者家庭对机构不满意,可以选择其他机构。而政府的训练经费支出也是随患儿一起转移的。一般每位患儿每月获得的补助都会直接拨付到康复机构,而家长只需负担餐费和其它费用。
记者查询资料了解到,在香港,自闭症患者18岁以后,政府也给予大力帮扶:具备自立能力的自闭症患者,由社工为其找工作岗位,帮助雇佣者适应、了解其人,为该人进行岗位培训。香港还有由政府兜底的纯属社会福利事业的工厂,任何脑瘫、自闭症患者都能接收,每个“福利工厂”接收一个学员都能获得残障补贴。对于那些没有自立能力的患者,该家庭也会获得来自政府的数千元港币补贴。(撰文:刘莉云 游玉华)
(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