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办大学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一直参与筹办和创建温州肯恩大学的副校长钱强坦承,创办一所大学很难,创办一所中外合作大学是难上加难,中外双方协议的签署都比较谨慎,手续很繁琐,尤其在法律层面上的对接,很复杂。“投入很大,包括师资的投入,学校基础建设的投入,目前来说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这和昆山杜克大学刘经南校长的说法不谋而合,他介绍说昆山杜克大学想走美国那种精英型的私立大学办学模式,学生收费远远低于培养成本,光是学生宿舍人均就达52平方米,他们估算了一下,学生自己承担的费用,占成本的1/4到1/3左右。“目前运行经费靠昆山市政府补贴一半,杜克大学补贴一半。”
尽管投入很大,但钱强副校长显然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自豪地说,温州肯恩大学学风非常好,图书馆平时和夜里很晚的时候,都是人满登登的(温州方言,意人多爆棚),“看到学生们在安静地学习,感到非常的欣慰和满足。”
良莠不齐的办学质量须正视
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虽然有7所优质中外合办大学珠玉在前,但在200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上,则有些良莠不齐。它们中不乏精品和高质量项目,但也有一些院校和培训公司为了逐利,和国外一些三流甚至不正规的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严重影响了合作办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声誉,社会舆论诟病颇多。
一个惯常的例子是,正规的国外大学通常都规定,学生修读的90%以上课程为本校教授授课或者相当学分的规定课程必须在本校学习,才能颁发学位证书。而国内许多合作办学项目,用国内的教材国内的老师(有时最多在国内找几个外教凑数),最终也能颁发国外的学位证书!这样的大学颁发这样的证书,有多少含金量大家都心知肚明。
为此,教育部今年一次性就停办了252个本科以下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并对今后新申请的独立法人、独立设置的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立“高标准、严要求”,对申请设立的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大学的外方高校要求必须是“世界名校”。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上,与会专家也大都对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良莠不齐表示出担忧,在会上通过的《深圳共识》认为,未来中外合作办学应更注重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质量,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强化依法管理。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