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专家:农村小规模学校具有不可替代的主观价值

2014年11月17日14:39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1月17日电(申宁 实习生吕春妍)一所小学只有一二百人、十几人、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大规模撤点并校后保留下来的十多万所的村级小学和教学点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在昨日召开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与发展论坛上,与会代表表示,坚持办好村小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底线,利用农村的广阔的天地,充分挖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潜力,能够在突破应试教育方面闯出一条新路。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龄人口减少造成的小规模学校将长期存在,撤除偏远荒凉地方的学校就意味着学生失学,而这些学生沉淀在农村最底层,就教育公平而言首先要帮助这一群体。即使有一个人也要办,一个都不能少。

小规模学校具有双重不可替代性

“小规模学校的存在非常必要,不但在地理因素、孩子年龄等问题上具有客观不可替代性,更有不可替代的主观教育价值。”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说。

她认为“小”意味着人际之间的紧密,其背后有丰富的情感教育过程,对孩子心灵、人格、情感、意志的丰富极为重要;“小”意味着丰富的资源,教育内容从社区扎根长出来,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小”意味着快乐,孩子在家门口上学,在家乡丰富的地理环境中享受老师和父母的关照,这给他们提供一个非常安全的空间。这样的小规模学校不用太早教授抽象知识,而是给学生更多直观感性的教育,利于孩子的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蓝建认为,农村有广阔的天地,农村学校受到的约束比较少,这在突破应试教育方面有可能闯出一条新路。

小班小校是教育现代化的外在特征

杨东平表示,小规模学校并非注定死路一条,英国、德国、芬兰等教育强国的小学建设平均规模是150人到180人,小班小校是教育现代化的外在特征。所以小规模学校不仅不应撤并,而且应该视为探索更加符合人性的、更具现代性的教育路径。如果农村小规模学校能够率先突围,也能为城市学校指明新路,这是一个宏大的抱负和理想。

2001年,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邻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但由于部分地区操作不当,曾引发孩子安全、辍学等问题。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叫停持续十年的撤点并校的政策,村小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如何改善建好农村小规模学校问题日益凸显。

200人以下的乡村小学和教学点,被业内人士称为农村小规模学校。

(责编:吕春妍(实习生)、熊旭)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