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高考"三放弃"现象调查 他们为何对大学望而止步【2】

2013年09月05日10:32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高考"三放弃"现象调查 他们为何对大学望而止步

  百万学生弃考的推测是否科学严谨

  玲玲的故事虽然极端,却并非个案。

  自2009年以来,社会上、媒体上关于高考弃考、考上大学弃读的报道和讨论屡见不鲜,媒体将之形容成为高考“三放弃”现象:

  第一类是放弃高考报名或者考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在2010年对比各地高三学籍人数与高考报名人数之后作出测算,当年全国大约有80万名学生弃考。此后,弃考人数以每年接近1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2013年全国弃考学生大约有100万人。

  第二类是放弃填报志愿。当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很多学生因自己成绩不理想而放弃填报志愿,选择复读,或者直接进入社会打工赚钱。据媒体报道,每年这样做的学生不在少数。

  第三类是放弃报到,正如玲玲可能出现的情况。麦可思对2013年被本科录取的新生进行调查发现,录取生愿意报到比例为93%,低于去年的97%;其他一本院校为92%,高于去年的90%;二、三本院校为86%,高于去年的77%。“那些被大学录取、却放弃报到的学生,既有考上国外更好大学,准备出国的,也有没有被录到心仪大学而弃读,回去准备复读的。”麦可思调查人员马妍表示,“当然,就被录取到民办高校、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就业形势不好,干脆放弃就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高考弃考、放弃填报志愿、放弃报到的学生加在一起,接近200万人。熊丙奇表示,“不可忽视的是,弃考学生中,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数据,出国留学的学生不超过20万人,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农村学生。”

  另据南方一家媒体报道,广东有关部门透露,2013年广东农村有上万名考生弃考。由于三本、高职高专学费高,就业质量不高,在粤西一些地区,放弃高考的农村的学生甚至占到农村学生人数的30%以上。

  如此庞大的数量令人震惊,也引发人们的忧思。很多教育专家都撰文指出,高考弃考现象,反映出城乡基础教育差距越来越大、高等教育质量堪忧、农村孩子就业出路狭窄等社会问题,深层次的社会观念则是“读书无用论”。

  “玲玲事件的发生,正是这种社会观念的体现。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等教育质量不高、高等教育的回报率达不到人们的普遍期望值时,大家就会用脚投票。”熊丙奇表示。

  不过,也有一些专家对此持保留态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室主任汪明指出:“关于高考弃考、弃读等现象,目前无论在教育部门,还是在相关研究机构,都没有明确的数据,但是仅仅通过高考报名人数和高三学籍人数的简单对比,就得出这么庞大的数据,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是不严谨、不科学的。”

  还有专家指出,在现在入学途径越来越多元的背景下,很多高三学生因提前参加高职单招,已经被高职院校录取,因而不参加高考报名。此外,还有少量保送的学生,也不报名参加高考,因此不能简单地根据数据判断、分析高考弃考现象,而要深入下去进行调查研究。

  东中西部弃考弃读存在显著地域差异

  到底有多少人放弃高考?高考弃考是否就印证了“读书无用论”?在缺乏权威数据的情况下,本报记者在山东、湖南、四川、北京、上海、新疆等地进行了调查采访,深入了解各地弃考、弃读情况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因选择出国留学而放弃高考、放弃报到的学生呈上升趋势。北京四中国际校区留学咨询办公室主任王实告诉记者:“以北京四中为例,2006年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只有30余人,之后持续增长,今年达到110人。而在其他高中名校,这样的增长趋势也较为普遍。”

  这一趋势,也得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常务副校长吴坚的印证。他说:“近两年,高考弃考人数比往年有所增加,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学校每年都会有10多人放弃高考,选择出国留学。这两年这个群体猛然变大,2013年有87人,占毕业生20%以上。”

  在中西部地区,放弃高考的现象没有媒体所说的那么夸张。记者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教育局了解到,该州201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211人,其中有300人没有报名参加高考,绝大部分都参加了高职院校单招,只有10多人弃考。

  近几年,四川省绵阳中学每年有6000多人参加高考,不参加高考都只有100多人,不到2%。其中有70人左右是保送上大学,20人左右出国留学,另外10人左右应征入伍或者被国防班定向招生。“真正弃考的人很少。”校长胡东说。

  当然,也有弃考人数较多的地区和学校。四川省安岳县周礼中学是地处川东南一隅的普通农村中学。学校规模不大,2013届毕业生有近190人,最后放弃高考的学生有近20人,所占比例为10%。“这几年的情况都差不多,每年都有10%的学生弃考。”该校校长表示,较为严重的是高中三年中途流失的学生数量较大,从高一到高三,每年都有几十名学生放弃读书,进城打工。

  同样地处偏远的湘西保靖县民族中学,也存在学生中途流失的现象。保靖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田亚君告诉记者,从2007年到2010年,保靖民族中学每年有1000名左右学生入学,但最终坚持到高三的只有800多人,平均每年都要流失15%左右的学生。

  地处东部的山东,整体弃考率则相对较低。记者从鲁西南某县了解到,当地2012年2686人参加高考,缺考42人,弃考26人,2013年参考2189人,缺考35人,弃考23人。淄博桓台中学教师赵志强担任高中教师10年,他告诉记者:“这些年高考弃考人数不多,未出现大幅增长。”

  记者查阅了媒体公开报道的资料发现,山东省201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50.9万人,各科次共有3.99万人缺考,缺考人数占总人数的7.84%。而从2008年至2012年,这一比例分别为7.97%、8.43%、6.74%、6.88%、6.71%,并未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

  “山东是孔孟之乡,大家对教育比较重视。这可能是他们弃考率较低的原因。”汪明表示,弃考、弃读现象具有显著的地域性,跟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社会风气以及老百姓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有关系,“很难从一个地方的情况,断言全国的状况”。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