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经济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这也是人们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
徐凯文:中国精神疾病发病率,1986年第一次全国普查的时候为1.054%,1992年是1.12%。但是2005年第三次普查的时候,骤然增长到了17.5%。按说这二十年是太平盛世的二十年,为什么人们的焦虑情绪会增加呢?最主要的是社会变化加快,人们的心理变化加快,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速度也在加快,快到超出了人们的应对能力。就像电脑的CPU,处理的信息量过大会死机一样。20年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是分开的,下了班想找你都很难。现在老板一打手机,你就要处于工作状态。工作和生活没有界限。所以你要保持心灵的平和安静,就需要智慧和悟性。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基础教育急功近利,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那么基础教育的问题在哪里?
徐凯文:我们的教育是一种残酷的竞争淘汰体制。为什么社会的“比”的心态这么严重,是因为它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从小到大都是这样,要么我上来你下去,要么你上来我下去。
北大的很多学生就是这样,一路都在跟别人做比较,最后上了北大,感到成功了,但来了北大还是在比较,走上社会还在比较,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北方某省每年有200个左右清华北大名额,该省有一所著名的中学,能占90多个。但这个学校几乎就像魔鬼学校。中午吃饭只有半小时吃完,休息时间很少,每个月只有半天自由活动时间,比监狱里的犯人放风时间还少。而这就是最成功的,也就是最功利化的基础教育模式。还有很多学校搞分班制,分普通班、尖子班。你学习好就能进尖子班,你学习不好就会进入普通班。这就是说学生随时都在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我们做过研究,凡是这种环境来北大的学生,都特别容易产生挫败感,特别脆弱,特别容易是去学习动力,更容易休学退学。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传道和解惑。所谓“传道”,就是价值观,你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过的怎么样跟别人没关系。别人当官那是他喜欢当官,不一定适合你。你做好自己的就行了。解惑,就是解决他们的各种困惑和问题。相对而言,“授业”没有想象的那样重要。现在知识更新换代那么快,学生最重要的是有求知欲和自学能力。而基础教育对此的挫伤是需要重视的。
总之,人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定的过窄,把钱和社会地位当成唯一目标。如果所有人都以这个为目标,有多少人幸福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