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背后,是不是也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徐凯文:是的。特别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个人心态影响非常大,现在我们的社会教育从整体层面认同经济理性,金钱至上,很多人把人生价值观定的特别窄。比如很多大学生,你问他为什么上大学,他会说是为了老师、为了家长去学习。为什么进名牌大学,因为考上名牌大学将来会有好工作。什么是好工作,挣钱的就是好工作。这就是人生观价值观太狭隘,因而脆弱。
现代人把物质、金钱看成自己的全部支撑和成功标准,自然也影响到大学生。你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这些。你的家庭、亲情、爱好、对事业的追求、生活的追求以及行善的本性,都是你人生价值的体现。人生是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和幸福,不是那么窄的。
记者:一项针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20.3%的学生遇到过心理问题。也就是说每5个大学生就有1个曾遇到过心理问题。中国大学生心理疾病状况是否真这么严重?
徐凯文:这些调查数据并不一定可信。很多调查要看他是怎样的研究工具。什么叫产生心理障碍,它有若干项标准。《柳叶刀》是医学类的权威杂志,它的调查结果是,2005年的中国人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占整体人群的17.5%。
大学生自杀率是远远低于平均水平的。因为受到媒体关注,大学生是受到最好照顾的,所有高校都有心理咨询中心。教育部要求,每5000个大学生就要有一名心理咨询师,各个学校都在专门开展工作。我们现在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经常有人来的。北大学生觉得这不算什么。现在学校放假了,还是会有一些学生来寻求帮助。我们平均每个学期要辅导1000人次(指接受辅导的总次数,记者注)。我们还会通过同学或是老师来了解遇到困难,情绪困扰的同学,我们会主动去评估,分析,帮助。学生对我们是非常信任的。我们不会泄露他们的隐私,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我们还会定期开心理健康讲座,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