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写真——
探秘北大自主招生
1月4日,记者走进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探秘今年起实施的“元培综合评价系统”。就在几天前,北大公布了417名“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候选学生名单,这些来自全国近300所中学的优秀学子将获得不等的政策优惠,最低可降10分录取,最高可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而他们,正是综合评价系统的首批体验者。
选拔机制的变化,首先体现在考官人数上。此前每位考生“迎战”3到5位考官,而从今年起,每位考生将接受至少12名以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的考核。为此,北大投入了280多名教授。
变化也体现在选拔维度上。综合评价系统对每位考生进行初步审核评价、学科基础面试、综合面试、随机抽查笔试、体质测试等考核,试图最立体、最准确地捕捉到每位学生的特点。
变化还体现在“专家委员会”的介入上。在考生接受了全部考验后,“专家委员会”出场,他们将根据考生表现及考官评价,在完全隐去考生个人信息的情况下逐一评定、讨论,并匿名投票,最终确定每位考生获得的分数优惠幅度。整个选拔考核过程历时近一个月。
“动员280余名教授参与,整个考核过程历时近1个月。”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秦春华介绍,“学校旨在探索不简单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而是把考察重点转向更为重要的发展潜能、想象力、逻辑思考与批判性思维、领导力、社会责任感等要素上来。”秦春华强调,“我们对经由这个过程选拔出来的学生有信心,也希望日后能涌现出学校想要培养出的人才。”
从2003年算起,到今年,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已经走过10年。从起初仅几所高校破冰尝试,到今年覆盖全国90所高校的全面开花;从最初因面对有关公平、科学的质疑而谨慎前行,到今年不拘一格、多种形式并存的多元选拔,自主招生经历了从尝试到成长的重要10年。
1月,自主招生的关键月份,部分高校刚刚结束针对特定类型考生的面试,部分高校即将关闭自主招生报名的大门,中旬,更是进入了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高校集中公布初审名单的时间。
记者走进部分高校,近距离观察,2013年的自主招生究竟有哪些耐人寻味的政策“微调”。
内容精简,考试强化基础学科
今年,不约而同的,“北约”、“华约”、“卓越联盟”等自主选拔联考学校都选择了精简笔试内容,淡化英语要求,强化数学和物理两门基础学科要求的做法。
大部分学校都将考试科目精简成2大项。其中,以北大为首的“北约”联考理工科类专业考核科目为自然科学基础(数学、物理),文史类专业考核科目为人文科学基础(语文、数学);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华约”联考,《数学与逻辑》为必考科目,《物理探究》或《阅读与表达》考生还可任选其一;以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为代表的“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联考科目分为学科基础测试一(涵盖数学和物理知识)和学科基础测试二(涵盖数学和语文知识)两类。
联想到多年来,基础学科备受“冷落”的现状。数学、物理成为“香饽饽”着实令人欣喜。数学、物理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其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往往是在越前沿的科学研究中,越能体现出来。
为此,清华招办主任于涵的话值得思考:“今年的自主选拔笔试不再对考生高中所学科目进行全面的知识性测试,而是突出重点,对考生在特长学科上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充分考查,这样可以为更高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涌现创造条件。”
体质测试,从“选修课”变“必修课”
今年,北京大学在自主选拔录取中首次加入了体质测试项目,所有进入面试程序的考生均须参加体质测试,体质测试在面试时举行。作为首个推行体质测试的高校,今年清华大学也将在以往学生自选参加体质测试的基础上,考虑力争对所有考生全面开展体制测试。
从“选修课”变为“必修课”,从2年前清华大学的首次“试水”,到今天为更多的高校所借鉴、推行,体制测试已经逐渐为考生和家长所接受。
就记者的个人感受而言,“体质测试”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多了一把尺子衡量与考评考生,更为可贵的是,在全社会倡导了一种风气,在基础教育领域里明确地传递一种信息——育人至上,体魄需与人格并重。
联想到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堪忧的当下,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通过招生考试制度发挥引导作用,倡导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方向可取。
考评人才,“多维”与特色兼顾
今年高校自主选拔,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综合评价”成为各高校进一步改革的方向。除北大正式提出“元培综合评价系统”之外,其他很多高校也都较往年进行了微调,完善了多元评价的程序设计,强调考生高中三年的表现以及独特的个人兴趣等。
同时,今年较之往年,各高校在选拔人才时更强调和突出了学校之间不同的特色,彰显独特的人才培养定位。如复旦大学的“望道计划”、南开大学的“公能”人才选拔,以及天津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高校的卓越工程师人才选拔等,让学生在申报学校时,不仅考虑到学校的声望,更要兼顾自己的兴趣特长同学校人才培养方向是否相匹配。
用“多维”的考评方法,全面、立体地选拔出学校特色与个人兴趣相匹配的人才,提高人才选拔和培养效率,这个方向值得肯定。
效率公平,两头都得兼顾
今年北大提出,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中农村户籍考生的比例不低于20%,并对国家明确的重点农村扶贫开发地区给予重点扶持。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一同开展“自强计划”的选拔,对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学生单独划定笔试通过分数线,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考生给予参加考试的费用补助。
显然,追求公平依然是2013年自主招生的主题之一,并仍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校招生工作的重要主题。
但值得思考的是,在追求公平的同时,追求效率也应是每一所高校,尤其是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内容。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生源,对比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世界一流高校拥有充足的招生资金和完善、严格的招生流程,用“高投入”保证“高产出”的人才选拔策略,如何在兼顾公平的同时,提升选拔人才效率,中国高校,还需发力。(记者 赵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