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你為啥還單身:剩男多“三無”,剩女多“三高”?【2】

2014年11月11日14:17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你為啥還單身:剩男多“三無”,剩女多“三高”?

  從性別上看

  與10年前相比,女性在離婚人口中比重上升,並且從數量上多於男性。離婚人口中男性佔48.8%,女性佔51.2%。而10年前,男性為50.3%,女性為49.7%。10年間,男性比重下降了1.5個百分點,女性上升了1.5個百分點。

  從學歷看

  碩士學歷的人往往在婚姻生活中善於溝通和交流,離婚率是最低的,隻有0.74%。而初中學歷離婚率最高,是碩士學歷的6倍。

  從職業上看

  離婚率最高的是商業、服務業人員,最低的是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這說明從事艱苦行業的女性思想更傳統,對男性依賴更強,因而婚姻相對穩定。

  與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相比,10年間,離婚人群的比例已從2.03%上升至3.34%,增加了近65%,達到了27.07萬人。

  相親會單身男女比例1:4

  調查顯示:教育年限長是影響年輕人結婚的重要原因之一

  26—28歲青年是“相親主力”

  按法律規定,男過22歲,女過20歲就可以登記結婚。

  據了解,團市委沈陽市青年婚姻服務中心以全年舉辦的50余場單身青年相親會為調查樣本,統計顯示,參加相親活動的單身男女,以26歲至28歲年齡段為主,其中30歲以上佔總數的37.1%。

  參加相親會的青年普遍學歷較高,本科生佔78.6%,研究生以上學歷佔12.7%。男女比例為1:4,相比之下,年齡偏大的單身女性表現得比男性更為主動、熱情,更願意通過相親尋找另一半。

  據相關部門統計,沈陽青年九成以上初婚者都超過了適婚年齡,其中超法定結婚年齡1—6歲的人數佔六成以上。而平均初婚年齡較比10年前增長了2歲左右。

  80%“單青”:30歲結婚不晚

  說到“光棍節”,受訪的青年人對此表現挺從容,45%以上的受訪者表示:“這種節日,有必要過嗎?”尤其是25歲至30歲年齡段的青年人並不急著“脫光”。八成以上受訪者覺得,30歲—35歲結婚不算晚。

  1981年出生的小黃說,近一兩年,看著身邊的姐妹陸續嫁人生子,才覺得自己已經被看成是“大齡剩女”了。可小黃對此並不在意。她覺得,如今人們越來越“年輕”了,30多歲的人,無論從外貌到心智,都還維持在20多歲的水平。因此,35歲前后結婚不晚,40歲以前生孩子也很合適。

  52%青年:30歲前別叫“大齡”

  此外,52%的受訪者認為,30歲前被叫做“大齡青年”完全不接受。30%的受訪者表示,即使過了30歲,也不介意被稱為剩男剩女。大多數人覺得,“剩”並不是因為“沒人要”,而是不願意放棄擇偶標准,暫時還沒找到。

  剛過30歲的小蘇表示,身為80后的他,真沒覺得自己到了必須“脫光”的年齡。身邊沒結婚的同學也都挺多的,24歲才大學畢業,幾次跳槽,現在他覺得自己還沒穩定下來。“在家我爸媽還把我當小孩呢,我覺得自己心智也沒成熟到能夠獨立擁有一個家庭的程度。”

  “不脫光”存在4原因

  第一,目前80后已開始步入而立之年,但這些獨生子在家長眼中仍是孩子,沒感到“成家”的迫切。很多人還想趁著年輕多玩幾年,到了30歲之后再考慮婚姻大事也不遲。

  第二,80后普遍學歷高,教育年限增加,人生幾乎從20多歲大學畢業才剛開始,工作四五年后才能展示出個人能力和事業基礎。其成為結婚年齡推遲的一大原因。加之激烈的職場競爭,工作忙、壓力大,沒有過多精力和時間找對象。

  第三,如今的青年人,對事業發展及自我能力的實現以及物質的要求,要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高,而家長、親屬們的過分干預,造成青年找對象時過於看重條件,條條框框過多。對婚姻過於理想化,期望值太高。

  第四,如今辦婚宴、買婚房等籌備結婚的費用不斷增加,也使得青年們忙於工作,賺錢積累結婚資本,延遲了結婚年齡。(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 王曉婷 沈陽晚報、沈陽網高級記者 白昕)

(來源:沈陽晚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