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佛山一中周日迎百歲生日 張五常回校作學術講座

2013年12月04日12:54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佛山一中周日迎百歲生日 張五常回校作學術講座

上世紀80年代的佛山一中手繪圖。

如今的佛山一中手繪圖。

上世紀60年代的佛山一中手繪圖。

  知名經濟學家張五常受邀回校作學術講座

  12月8日,佛山一中即將迎來百年校慶,隨著校慶日的臨近,昨日校方發布校友開放日一系列活動安排。記者了解到,本周末,一中校友著名的航天軍事專家孫錦雲教授將再邀請功勛航天員走進一中校園﹔而開放日當日下午,一中校友、國際知名經濟學家張五常將作為特邀嘉賓在學校舉行學術講座。學校經歷了百年變遷,很多學校內的舊場景已經難覓,為幫助老校友們重溫當年求學的時光,開放日當日學校專門開設6個情景體驗區,讓校友們再體驗一把校園生活。

  校慶亮點:

  功勛航天員、著名經濟學家走進校園

  昨日記者從一中百年校慶籌備辦公室了解到,百年校慶的主要活動在12月7日就會拉開序幕。7日早上,佛山一中校友、著名的航天軍事專家孫錦雲教授將會舉行學術講座。校方透露,屆時孫錦雲教授還會邀請功勛航天員再次走進校園。去年3月,航天英雄楊利偉將軍、英雄航天員費俊龍將軍就曾到訪佛山一中和學生們進行過交流。

  12月7日晚間,佛山一中將在體育活動中心召開“星海之夜”音樂晚會,以紀念該校著名校友、音樂家冼星海。12月8日當日,學校將會舉行校友開放日,以及辦學百年紀念儀式,當日下午,著名經濟學家、佛山一中校友張五常教授將會在一中東區報告廳舉行學術講座。

  記者了解到,開放日當日,學校將在校門的迎賓區派發紀念徽章,校友可以在學校校內的“跳蚤市場”,購買到由校友團隊設計的各式校慶紀念品,也可以到校史展覽區了解建筑故事、百年校史兩個專題展覽。

  為方便校友回校,記者了解到,學校當日還專門開通了四條接待專線,分別從登喜來大酒店、禪城酒店、桂城地鐵站、普君北地鐵站出發,多輛專門大巴免費接送校友往返,出車時間段在上午的8:00至11:30,下午的13:00至15:00。校方昨日專門提醒,由於校慶當日校內停車位有限,校友可以選擇在接待點附近停車,乘坐接待專線回到佛山一中。

  校友:

  三幅手繪圖折射一中變遷

  在一中百年歷史中,學校的建筑布局變遷數度發生變化。記者在一中校友為母校准備的多份“慶生”禮物中,發現了三幅手繪學校地圖,分別呈現了上世紀60年代、上世紀80年代和如今的佛山一中。

  據校慶辦公室老師介紹,這三幅手繪學校地圖中,反映學校最新變化的“卡通版”地圖是由佛山一中2012屆畢業生組成的F1.0團隊繪制。該幅手繪圖從去年年底構思到今年4月印刷,由在校學生組成的團隊花了近3個月時間制成的。

  據了解,去年年底,佛山一中畢業生劉雨詩帶著F1.0團隊給校慶設計系列紀念品的想法回到母校。佛山一中辦公室主任陳華說,此前曾看到團隊設計的明信片,感覺到他們的視角獨特,頗有創意,“我們對校園的視覺一般習慣平視的、順光的,但這幫年輕人卻喜歡仰視角、逆光表現。”因此,校方支持他們的創意,最大程度地協助他們到學校取景、提供素材資料。記者見到,在該幅手繪圖上,校內主要建筑原校長樓、外籍教師宿舍樓、鐘樓等清晰可見,造型獨特。

  第一版手繪地圖受到熱捧,卻有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畢業的老校友感到有點遺憾——地圖反映的是佛山一中現狀,卻難以從中找到自己當年的校園記憶。這一反饋,讓F1.0團隊有了想法,他們走訪了多名老校友,了解以前校園模樣,手繪出上世紀60年代佛山一中校園的場景。記者見到,手繪的上世紀60年代學校平面圖,學校空曠,還有很多稻田,周圍被河涌環繞。另一幅上世紀80年代的手繪學校平面圖,由校友馮應榆繪制,當時學校的布局已經有了現在的雛形,學校有了操場。

  有趣:

  開放日再現“睡在上鋪兄弟”場景

  學校經歷了百年變遷,很多學校內的舊場景可能老校友已經再難覓。為幫助回校的老校友“重現”當年的情景,學校校慶當日還專門設置了6個情景體驗區和一個老校門的背景板。“因為有些情景已經不在了,我們專門請了學校的美術老師,根據歷史資料重現畫了背景板,在背景板前擺放還原當時場景的道具。”校慶辦老師介紹,這些場景主題例如“同桌的你”,就是在課室中擺放兩張桌子,讓當年的同桌再留下合影。“睡在上鋪的兄弟”,就是重現當年宿舍的一幕,背景板前擺放了雙層碌架床和書桌。又比如情景體驗區“考場一角”還會擺放當年考試的試卷,讓學生再一次坐在考場內,重溫讀書的點點滴滴。

  為方便學生找回當年教過自己的老師,校慶當日還會專門設置“謝師區”,讓校友在該區域內和以前教過自己的老師重逢。

  紀念冊揭秘百年老校“那些年”

  佛山一中日前發布的“一中百年 歡迎回家”視頻引起校友熱議,其中透露,作為百年校慶獻禮,佛山一中將在校友開放日當日發布《歲月沉香》紀念冊,該紀念冊記錄了一中百年歷史變遷時光,很多史料和珍貴的老照片是首次公布。

  建校之初:按英國學校作息制度學習

  佛山一中的前身是“華英學堂”,是英國基督循道公會於1913年開始興建,當時僅接收男生,普遍稱為“華英男校”。1920年,華英校長籌款擴建男校校舍和籌辦華英女校。“華英的教育同時也是極其嚴格的,當年華英女校規定,從校長、教師到勤雜工,必須是女性,男性禁止入內。”

  據了解,華英中學的教學方法、課程設置、管理制度,完全按照英國的教育制度進行,特別重視理工教育,課程設置有中文、英文、政治、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校聘任舉人教授國文。華英中學按照英國學校的作息制度安排學習和休息。

  校友講述,華英時代就有了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當時華英的實驗器材能達到倫敦學校的水平。重視科學和手工課是華英中學的獨特風格。

  曾記否:半個世紀的地道口

  紀念冊中,還記載了很多業已消逝的校園建筑歷史,其中就包括很多老校友都記得的地道口。據介紹,華英中學從建校初期到2008年,文沙北街就一直橫貫校園,將學校分為東、西兩個校區。

  為了方便師生生活,進出東、西校區不用穿越北街,學校於1957年將文沙北街打開一個缺口,路下修建了一條寬約2米的通道,一中人稱之為“地道口”,甚至有人戲稱它是佛山第一座“立交橋”。它作為溝通一中兩校區的交通要道,存在了整整半個世紀。每逢就餐時間,飯盆的敲打聲和千人爭過地道口的跑步聲交相輝映,此情此景已成為新老校友們記憶深處的烙印。(記者 陳昕宇 通訊員 陳華 攝影報道)

(來源:廣州日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