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調查稱7%男性大學生有過男男性行為經歷

2013年11月29日10:57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調查稱7%男性大學生有過男男性行為經歷

  昨日傍晚6時,海珠區珠江港口上空,徐徐落下的太陽被雲塊切出片塊,輝映出一片橙黃色。記者高鶴濤 實習生薛婧珂 攝

  記者對話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會長、省疾控中心科學顧問許銳恆

  12月1日將是第26個世界艾滋病日,主題仍為“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Getting to Zero)。在廣東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會長、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科學顧問許銳恆看來 ,零新的HIV感染、零 AIDS 相關死亡、零歧視,前兩者暫無可能,而反對歧視,向零歧視邁進,是目前最迫切的應對之策。

  根據目前防艾形勢,最應注意的是“艾滋學生”、“艾滋老人”的增加趨勢,其傳播感染大多經由多性伴、男同性接觸,需要引起正視。

  艾滋學生數量增長快

  艾滋老人80%多性伴

  問:作為長期艾滋病防治領域專家,當前您最關注哪些人群?

  答:連續幾年的情況表明,目前最應該關注、正視的人群是青少年、老人的感染增加,也就是人們形象地說的“艾滋學生”“艾滋老人”。

  據原衛生部、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衛組織聯合發布的中國艾滋病疫情估計的報告,2006年至2011年9月,每年新檢測發現的HIV感染者、患者中,職業報告為“學生”的,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從2006年的0.96%升至2011年的1.64%。

  報告還顯示,感染的學生,經同性性傳播比例從2006年的8%,升至2011年的55.5%,經與異性性傳播比例從4%升至19.3%。說明青少年,包括在校大學生,受 HIV 感染的威脅越來越大。艾滋病正逐漸向被視為淨土的大學校園侵蝕,這是必須要正視的事實。

  “艾滋老人”是另一逐年增加的人群。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0年,60歲以上男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比例由2.2%擴大為8.9%﹔60歲以上男性艾滋病人,由5.4%擴大為11%。

  廣東的情況也顯示,老年病例逐年增加,且多性伴情況明顯,據個案調查發現,80%有多性伴現象。

  我們分析,由於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狀況改善,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的性活躍年齡在延長,退休之后仍精力旺盛,再加上喪偶或伴侶沒性趣等原因,一些老年男性會去尋求性服務。這些老人往往選擇比較隱蔽的低檔暗娼,且不使用安全套,感染艾滋病的風險很高。

  55%大學生不戴安全套

  應該拒絕不安全性行為

  問:對於“艾滋學生”增加趨勢,可以做些什麼?

  答:要分析增加的原因,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20~24歲年齡組中,學生所佔比例從2006年的20.3%升至2011年的49.0%,深入探究可發現,不安全性行為是最主要原因。

  研究者曾做中國大學生與艾滋病相關的性安全研究,發現11.9%的大學生有過3個以上性伴,大學生中的男男同性行為人群(MSM),已成為全國大中城市不可忽視的活躍的MSM人群,甚至有萬人大調查表明,7%男性大學生有過男男性行為經歷,而且30%的性伴是陌生人,55%未使用安全套,11%有過商業男男性行為。

  因此,針對當前大學生思想開放、個性張揚,卻又自控力低的特點,一方面要提高性安全防護意識,提高校園對艾滋病知識的知曉率、感知艾滋病威脅的存在,增強大學生應對危險情景、 拒絕不安全性行為等能力。

  應對艾滋病需腳踏實地

  目前最迫切是零歧視

  問:第26個世界艾滋病日,主題仍為“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您怎麼看?

  答:向“零”艾滋邁進,包括零新的HIV感染、零 AIDS 相關死亡、零歧視。我認為,當艾滋病患者獲得較有效治療, 存活時間會不斷延長﹔新發感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感染HIV的存活人數會越來越多,因此零新感染、零相關死亡都暫時不可能﹔同時還要面對與慢性病共存的問題,例如心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等。因此目前最迫切的是向零歧視邁進。

  目前應對艾滋病,需要的是腳踏實地,如通過阻斷母嬰傳播、感染者抗病毒治療、暴露前抗病毒預防、危險行為干預和健康促進等,加強實施現有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從公共衛生角度看,隨著醫學科技進步,很可能越來越多人“攜艾滋生存”,因此,零歧視愈加突顯重要性。在防控流行病上,歧視恰恰可造成防控無法進展,它會使得有需要的人群,無法得到充分的預防、檢測、治療、關懷等基本服務。(記者 何雪華)

(來源:廣州日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