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案工作的薄冰
潛心忘我
他一輩子沒旅游過,他總說:“等寫完這本書。”就這樣一本接著一本,最后老得哪都去不了。
薄冰一輩子能寫那麼多書,因為他是一位潛心忘我的人。除了學習、工作,他一切從簡。1984年,薄冰搬到書齋工作,隻身住在那裡,26年深居簡出,專心寫作。在這期間,他與家人相處少了,他把大愛獻給了英語教育事業和廣大的英語學習者。
有人說:“薄冰寫了那麼多書,就算抄寫一遍,我一輩子都抄不完啊!”那麼他是怎樣擠出時間的呢?答案就在下面。
薄冰三餐都在食堂解決,吃素為主,吃飯速度快得像軍人,5分鐘解決戰斗。具體點兒說,他先把饅頭掰塊,擲於菜中,然后加開水攪拌,囫圇吞棗地咽下去。不知道他是不會享受生活呢,還是沒時間享受?他住院驗血時,醫生奇怪:“現在這麼好的生活條件,怎麼還會有這樣的名教授——貧血、低蛋白、低膽固醇……整個一個營養不良!”
中青年時,薄冰忘我工作,習慣於寫作到凌晨兩點就寢。患肺病和心動過速后,他深悟“欲速則不達”的道理,長跑運動員隻有勻速發力才能取得最佳成績。於是他開始調整自己,運動、吃素、作息准時,規律得像個機器人。
他極為珍惜時間,惜時如金,他沒時間與人閑聊天,即使是子女到他的書房,多數時候他也只是三言兩語,然后說:“對不起,我很忙,你還有事嗎?”晚年的薄冰,沉默寡言,惜字如金,是“多一句廢話也沒有的人”,親戚、朋友、同事都這麼說。但鮮有人知道,大學時期的他,外號“薄鐵嘴”,愛說笑話,活躍,組織戲劇社。
他有那麼多書要寫,哪有時間去旅游。學校組織的旅游活動,他一次也沒參加過,甚至每年一次的例行體檢,他也不參加。為了節省時間,病痛來時,他自己到藥店買點兒藥對付一下,不病倒,決不去醫院。
有一天,他對兒子吐露遺憾:一輩子沒怎麼旅游過,沒去過青島,沒去過蘇州,沒去過……薄古建議一起開車去,他回答:“等我寫完這本書。”之后他又說:“還有一本書必須完成。”就這樣一本接著一本,最后他遺憾地對兒子說:“我老了,哪都去不了了。”
薄冰寫作時,用心太過專注,經常忘記燃氣灶上燒著的開水壺,直至水燒干、水壺燒焦,方才恍然大悟。書齋有好幾把水壺被燒壞,后來家人特地給他買來“叫壺”,結果也被燒壞了。
最后3年,他住在兒子家,有幾次晚上他都睡下了,又開亮床頭燈坐起,喊兒子把大字典抱過來,說有個詞他不記得了,要查查。
生命的最后幾個月,久病臥床的他,仍舊壯心不已,他向兒子打手勢,意思是要起身坐到桌前寫作。薄古遞過去紙和筆,“您先簽個名字給我看看”。手,微微擅抖﹔字,不成形了。失望爬上他衰老的臉龐,他繼續寫,似乎不肯相信這殘酷的現實。薄古突感悲涼與憐痛,上前緊緊攥住他握筆的手,幫助他工整地寫下——“薄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