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小虎-如何教你教孩子處理叛逆反抗行為的方法--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滕小虎-如何教你教孩子處理叛逆反抗行為的方法

2013年08月20日15:11    來源:東方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滕小虎-如何教你教孩子處理叛逆反抗行為的方法

  反抗心理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征。這種特征主要表現為對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不同反抗時期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都有著不同形式的叛逆,面對孩子的反抗行為我們的應當措施有:

  1、接納和理解青少年的反抗行為

  青春期的反抗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自然屬性,對此父母應消除“談虎色變”、過度緊張的心理,也不要試圖用各種方法控制青少年的反抗行為。父母採取控制孩子的反抗心理、強迫孩子服從和聽話來減少青少年成長中的挫折的做法,是不利於青少年身心發育的近視行為。

  父母需要了解,青少年之所以與父母對立,往往不是為弄清事情本身的對錯,而是透過事件向父母主張自己的權力,用對抗方法証明自己的能力,其目的爭取成人社會對自己社會角色的轉變給予接納和認同。但許多父母總是不願接納孩子的成熟,想盡辦法用自己的正確性否定青少年的分析判斷能力,貶低青少年的自主能力。對抗的結果隻會讓青少年更加固執的堅持自己錯誤。

  父母對於青少年表現出的反抗心理和固執已見的行為,如果能視為是孩子心理發育走向成熟的標志,是青少年心理成長的需要,把青少年自主性的嘗試視為孩子學習和積累人生經驗和過程,對於青少年的反抗期給予接納和理解,對於其自主性意願和行為嘗試給予合理的引導,便可以把青春期的反抗情緒轉化為促進青少年成長的動力。

  2、用尊重與平等的態度化解反抗情緒

  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還依賴成人為自己的行為后果承擔責任,因為不必為行為承擔后果責任,所以青少年並不注重自己那些嘗試性行為的對錯,他們更注重的是成人對自己自主性思考或行為的態度。當父母針於青少年幼稚的想法或行為簡單的給予批評、指責等結論性的否定時,青少年因為不具備父母那樣成熟的推理能力,所以不能理解父母否定自己的理由,他們隻能把父母的否定視為對自己自主性的否定或忽視,視為父母對自己能力的不信任。因此,他們便會為了自己的自尊、為了主張自己的權力、為了証明自己的能力、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同而反抗父母的指導。

  針對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父母實施教育時,需要修正居高臨下的態度,要學會尊重青少年想法和意願,肯定青少年的自主能力,以探討的口吻對青少年想法和意願進行細致、具體的分析。當青少年感覺到父母能尊重自己想法、接納和肯定了自己的自主權時,就會放棄對抗、願意接受父母對事情本身的分析和建議。

  3、耐心細致的引導可消除反抗心理

  許多父母以為反復給青少年講大道理就是教育,於是不厭其煩的反復對青少年講那些空洞的大道理:“你自控力太差,你要學會控制自己”“好好努力才能考上好大學,將來才能有出息”“人要有上進心、要有志氣”等等,但從來不曾教過孩子如何通過具體的事情培養自控制力,不曾培養過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曾用欣賞和鼓勵調動過孩子的上進心。隻希望通過空洞的說教,讓孩子就能具備這些能力。這種教育方法最簡單也最無效,但許多父母卻樂此不疲,教育無效把責任推給孩子,責怪孩子不知努力、沒有上進心。父母的態度及沒有可操作性的說教,隻會引起青少年的反感和反抗。

  教育是一項開發心智的工程,完成這項工程,需要用極大的耐心去做許多細致的、具體的指導性的工作。對於青少年那些自主性的想法,在小事上不要怕孩子出錯,鼓勵他們到實踐中驗証,讓孩子在失誤中積累人生必要的經驗。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要為孩子分析不可為的原因,用自己的經驗為孩子闡明事情后果及責任,幫助孩子提高判斷能力,以此杜絕危險事情的發生。平時多關心孩子情緒變化,把孩子每一次情緒的起伏都當成一次教育的契機。傾聽孩子的心聲、同情孩子的經歷、欣賞孩子的努力、肯定孩子的付出,在這個基礎上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原委、與孩子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父母對青少年反抗行為的接納和理解、對孩子自主性的尊重以及深入細致的引導,不僅可以化解青春期反抗心理,也給予孩子自主性發展的空間,可以促進青少年邏輯推理能力的發展,提高青少年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青少年在自主性嘗試行為中積累起人生經驗,發展起與獨立自主相關的能力,從正面促進了青少年人格的健康發展。滕小虎-國豪工作室重點推薦

(來源:東方網)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