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1+1》2013年6月4日播出《鄉村小學:撤?並?留?》,以下為內容實錄:
《新聞1+1》2013年6月4日完成台本
——鄉村小學:撤?並?留?
“白岩鬆:當年關注失學,全國人民恨不得都給希望工程捐款。現在關注少了,其實審計署報告顯示撤並導致輟學增加”。
(導視)
解說:
昔日大規模撤並,今天又重新恢復。一個村庄,兩所小學,是教育改革在重走回頭路嗎?
楊恢安 湖北紅安縣易楊家村村支書:
(村教學點)比去縣裡讀書,一年至少要少花八千元。
湖北紅安縣易楊家村教學點學生:
(教學點)老師對我們很關心。
解說:
兩個學生,兩名教師,撤並大潮中,一個鄉村教學點的堅守,受到了什麼樣的支持?
蔣紅平 湖北紅安縣教育局副局長:
家長的意願是我們考慮撤不撤並的第一原則。
解說:
387所完全小學,48個鄉村教學點,怎麼撤、怎麼並,湖北省紅安縣的調整,說明了什麼?《新聞1+1》今日關注:鄉村小學撤並聽誰的?
白岩鬆 評論員: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雖然六·一節過去了幾天,但是關於孩子的話題卻是永遠的熱門。如果要是倒回到20年前,比如說在90年代,一提到兒童,我們所有人最關心的是什麼呢?關心的是如何不讓孩子失學,失學兒童是那個時候的大話題,所以全中國人民恨不得都給希望工程捐款。
這幾年談論失學少年、失學兒童的話題明顯少了,大家是不是以為現在基本上沒有失學兒童了呢?如果我要告訴您,這幾年在一些地區農村的輟學兒童,不僅沒降,反而升了,您會信嗎?來,我們看這樣一個數據。國家審計署5月份公布的調查結果,僅僅52個縣,1155所農村學校裡頭,輟學人數2006年是3963,已經不少了,沒想到到2011年的時候增長了一倍還多,達到了8352人,這還是僅僅52個縣,全國近3000個縣,問題出在哪兒,很多原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前幾年非常流行的撤點並校。學校都挪遠處去了,距離遠了,成本增加了,很多孩子上不起學了,為此我們的記者專門進行了調查。
字幕提示:
湖北紅安縣易楊家村
2013年5月17日早6:10分
記者:
幾點起床的?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六點。
記者:
六點就起床了?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有時候他睡過頭了,我就給他推起來,他就起來。
解說:
4歲的楊想成就讀的幼兒園離家七公裡。
記者:
媽媽拿個蘋果。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他沒吃早飯,她就搞了一個蘋果給他。
幼兒園老師:
不要哭了,老師來抱一下好不好?
解說:
和楊想成不同,姐姐楊欣每天早上要從容的多,因為學校就在村裡,幾分鐘就到。易楊家教學點是湖北紅安縣在撤點並校改革后又充分恢復的,目前有20個學校,兩名老師,包括學前班一年級和二年級,因為老師少,以前的復試教學也需要恢復。
在易楊家村現在有兩所小學,一所是這個重新恢復的易楊家教學點,在村東頭,五間平房,2010年興建。另一所是以前的易楊家小學,在村西頭,是1995年國家推行普九計劃時竣工的。2005年撤點並校后,荒廢至今,已成危樓。
記者:
這是2005年留下來的?用了多長時間撤並的?
楊恢安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易楊家村村支書:
本身就沒有幾天,我從小就在這讀書。
解說:
村支書說,2005年的撤並有些突然,而這棟教學樓也剛剛使用了十年,但是撤並后,村裡很多家長都在找他反映,孩子上學路遠,負擔也重。這樣身為縣人大代表的楊書記,連續幾年提議,呼吁恢復村裡的教學點。三年前,縣教育局終於同意,並且出資20萬,為易楊家村重建了教學點。
楊恢安:
(恢復教學點)意義非常大,我們在(教學點)的每一位學生和縣裡讀書的相比,一年至少要少花八千元。
記者:
您這個賬是怎麼算出來的?
楊恢安:
家長陪讀,還要租一套房子,一學期就得兩千塊錢。在家裡讀書,還可以多種幾畝地。
解說:
盡管條件不如縣城,但是還是有不少孩子選擇回村裡上學。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最主要就是方便,這個教學點的幾個老師我們都比較熟悉,都是以前教過我們的。
記者:
你喜歡在這兒上學嗎?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喜歡,老師對我們很關心,很負責。
解說:
這一天突然下起雨來,楊毅的媽媽給孩子送來了雨鞋,由於距離村子最近的幼兒園也有七公裡的路,每學期也需要一千多元,母親所幸提前就讓楊毅進入易楊家教學點,反復上三年的學前班。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這個孩子大一點再上吧,這個教學點建立起來,就到這個學校讀,讀三個學前班了。
解說:
楊毅的姐姐很羨慕弟弟,因為在她上到小學五年級時,正好趕上撤點並校,不得不到八公裡外的小學住宿。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為什麼偏偏在我快要畢業那一屆,把學校給撤了,讓我很不開心。(現在)爺爺奶奶去教學點,看一下弟弟妹妹下課的時候,也很開心。
解說:
在紅安縣重現恢復的教學點有7個,改擴建的有35個,位置都是在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偏遠農村。
蔣紅平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教育局副局長:
(學生上學)有的遠的最多達到15公裡,爺爺奶奶帶著孩子去上學,那麼遠,接送也很不方便。有村民反映,你是不讓我們學生上學是嗎?有這些怨言,租車成本也高,實際上我們自己掏的經費遠遠大於國家免的學雜費,孩子們也不安全。
字幕提示:
湖北紅安縣小學布局調整情況:
1998年完全小學387所 教學點48個
2005年完全小學194所 教學點133個
2010年完全小學77所 教學點62個
白岩鬆:
是撤還是合並,還是把這個學校留在這個村子裡頭,說句實話是一個非常兩難的選擇。各有各的好處,也有各的缺點,我們記者在湖北紅安進行調查,1998年的時候完全小學還有387所,2010年的時候,一下子變成77所,少了310所,都並了。雖然有生源減少的原因,為什麼要撤點並校。2011年教育部長答人大質詢的時候,回答三句話,一少、一多、一高,“一少”指農村生源少,“一多”很多孩子跟父母到城裡打工了,“一高”對教學質量有更高的要求,這樣背景下撤點並校,但是出現了無數的問題,交通安全、成本增高等等,所以教育部在2012年9月份,開始相當於叫停,政策開始出現了搖擺。
在這樣的背景下,雲南怒江州計劃恢復50個已經撤的校點,徐州睢寧縣提出恢復13所教學點的方案,而新疆隻要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撤並的學校和教學點應予恢復,造成學生失學,影響入學率、鞏固率,寄宿制學校食宿、要求條件不能保証的,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又無法解決交通工具的。我們看到了現在又開始政策出現這樣一種調整,好像步伐明顯減緩下來。我們剛才在紅安縣一村子裡看到的學校是恢復的教學點,那麼並起來的學校又是什麼樣的狀況呢?我們的記者繼續調查。
解說:
懷裡抱的是兩歲半的小兒子,等著放學的是正在讀二年級的大兒子,對於這個選擇讓孩子來縣城讀書的農村家庭來說壓力不小。
湖北紅安縣全樂村村民:
只是想著小孩在哪個地方讀書比較好,老師教學方面強一點就上哪裡去。
解說:
為了讓孩子來縣城讀小學,媽媽放棄了打工,現在租房一年需要四千元,每月的生活費也要比原來多花1500元左右,但是對新的學習環境,名悅卻並不開心。
李名悅 湖北紅安縣第二小學學生:
這個地方沒有朋友。
記者:
你現在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李名悅:
回到老家上學,雖然沒有這兒好,但是我的朋友都在那兒。
記者:
你覺得哪個更重要?
李名悅:
對。
本台記者 劉楠:
名悅家租房的對面就是很多鄉村孩子進城租房借讀的學校,這所小學十年間經過撤並,人數翻番,現在不大的校園已經容納了兩千多人,每次孩子們活動的時候,你都能聽到地板上轟轟作響的聲音。
解說:
在李名悅的這個班,老師每天上課都需要背一個小喇叭,學生很多都是從鄉裡轉學來的。
湖北紅安縣第二小學老師:
每一個班的孩子少一些,至少老師能夠到邊到角地去輔導他,像這樣人數多了的話,走訪那也只是走馬觀花式。
解說:
來縣裡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為了限制學生人數,紅安小學新規定隻有家長在劃定學區買房,孩子才能入校讀書。紅安縣教育局也注意到了這種教育不均衡的情況。
蔣紅平:
恢復(教學點)以后,如果我們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改善,有一些到城鎮借讀的學生,他也會回來。
解說:
名悅還在期待回到老家的教學點上學,同村的夢嬌隻能懷念曾經待過的教學點。由於村裡的教學點隻設有低年級,五年級的夢嬌現在在六公裡的外陳升學校寄宿。每周五下午,寄宿的夢嬌近需要步行近兩個小時才能到家。
謝夢嬌 湖北紅安縣陳升學校寄宿生:
我(回家)要走兩個多小時。
記者:
現在走了一小半了累嗎?
謝夢嬌:
不累。
記者:
拿這麼沉的東西?
謝夢嬌:
這是奶奶炒的花生米。
記者:
就是讓你平常配著飯吃是嗎?
謝夢嬌:
是的。
解說:
獨守在家的奶奶,很早就在家門口張望著孫女,丈夫去世早,三個孩子在外地打工,家裡唯一陪伴的就是這個孫女。
湖北紅安縣全樂村村民:
平常我一個人在家,看會電視,就望著她回來,睡不著,不舒服。
記者:
這一星期怎麼過來的呢?
謝夢嬌:
(住校)晚上自己偷偷的哭。
記者:
蒙在被子裡哭?那你知道你宿舍其他的小朋友也是這樣的嗎?
謝夢嬌:
對。
記者:
你怎麼知道的?
謝夢嬌:
因為她們都告訴過我,我也告訴過她們。
解說:
由於低年級孩子住宿帶來諸多心理問題,當地的思源學校在去年不得不取消了四年級學生的住宿。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思源學校宿舍管理員:
有的小孩子提開水瓶有的提不動,上樓梯的時候會摔倒。
解說:
校長說,他非常贊成恢復部分農村教學點,現在學校最困惑的是,國家給學校的公用經費寄宿生和普通生一樣,所以學校隻能壓縮其它經費。
葉再新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思源學校校長:
寄宿生他們在這裡要洗衣服、洗頭,所以水電費成本蠻高,包括我們老師的培訓,所有項目(經費)都要壓縮,恢復教學點,肯定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公用經費就可以多培訓老師,多配教師,教學設備多進行投入。
楊恢安:
今天紅安氣象台發布黃色暴雨預警,各位學生家長,注意接送小孩上下學。
央視記者 劉楠:
這個迷你型的教學點得到了是村民們眾星捧月般的呵護,教學點的土地是村民們無償提供的,一牆之隔的衛生室是專門重建的,甚至村委會還從一裡外的地方搬到了這裡,建立了讀書室,一個教學點的恢復激發的是一個村庄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