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提示:
易楊家教學點門前
村裡的皮影老藝人
常向孩子們展示絕活
白岩鬆:
回頭看撤點並校當中存在哪些問題呢?審計署5月份公布的調查結果,也集中地進行了梳理,我們來看一下,撤點並校當中問題,第一,部分地區就學距離明顯增加,有的學生上學耗時偏長,增加了多少,調查增幅其實非常明顯,一個初中的服務半徑超過了八公裡,小學超過了四公裡,可見孩子要走多少,到了西部的時候,這個數字又更加可怕,平均半徑初中是14公裡還要多,小學達到了6公裡,想想孩子們要走多久。
第二,部分學校校車配備和監管不到位,交通安全風險增加。這幾年沒少在記憶當中有過那種慘痛的回憶,而且這次他們調查的時候,發現超過30%校車都有超載的現象,更不要說還有不到10%連年檢都過不了的校車。但是這裡風險就藏著。部分學校寄宿設施建設滯后,條件簡陋,管理和服務能力不足,部分學生家庭教育支出負擔加重,輟學人數有所增加,交通費一下子增加了將近四百,還有住宿,包括有的時候要陪著去租房子,因此負擔一加重,寧願讓孩子不上學了,難道20年前,我們千方百計一個都不能少,不能讓孩子失學,現在反而又增加了。
最后一些地方生源向縣鎮學校集中,出現新的教育資源緊張,因此撤點並校當中的問題已經非常明確顯現出來,但是如果不撤點並校,回到村子裡頭去,有小學或者說教學點,也有它自己的問題。比如說老師的問題,該怎麼解決呢?我們接著看記者調查。
放短片
字幕提示:
“走教,開闊了孩子的眼界。
我有什麼理由拒絕他們求知的欲望呢?”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走教老師 龍艷梅
解說:
每周三,鄉中心學校的老師需要騎40分鐘的摩托車,跨過山路十八彎,到教學點走教,孩子們上學方便了,老師們就要辛苦一些了。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走教老師:
從不離水,搖頭擺尾,鱗光閃閃,滿身珠翠,這是什麼呀?
學生:
魚。
解說:
這一天走教教美術的李老師,帶來了很多孩子從沒見過的金魚。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走教老師 李闈:
每一次我們過來,按代課費處理,其實跟原來在鄉學校的費用是一樣的。
解說:
在紅安縣教學點的走教老師,大都是去年湖北省對口招錄的,實行特殊的年薪制,一年三萬,比很多工作了幾十年的老教師還高,他們大都大學畢業,平時在鄉中心小學工作,定期到教學點走教。對於艱苦的教學,很多年輕老師需要適應。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走教老師:
下班了以后干什麼,你一個人在這裡,我們是八幾年的,對這個工作和生活都有一定的自己的要求。
解說:
隨著教學點的恢復,老問題也跟著回來了,一方面很多教學點的正式老師年齡老化,身心疲憊。另一方面,偏遠的教學點還8是很難招到老師,全樂教學點的周老師就是臨時招聘的代課老師,每月工資一千元左右。
湖北紅安縣全樂村教學點代課老師:
10像鉛筆加雞蛋。
解說:
周老師教學前班的語文和算術,工作不輕鬆,班裡最小的孩子隻有3歲。
湖北紅安縣全樂村教學點代課老師:
這個小孩子以前在城鎮那邊一個幼兒園裡面讀書,中午老是吃不飽,加上這裡有一個教學點以后,這裡接送也很方便,小孩子就吃得飽一點。
解說:
盡管工資不高,但是兩個女兒也在這個教學點上學,照顧起來倒也方便。
記者:
有沒有家長會說,你不是正式老師,會對你有一些意見,有嗎?
湖北紅安縣全樂村教學點代課老師:
沒有,隻要是我的課,我就會用心去對待他們,有時候他們拉屎拉尿的,我還要去幫他們弄。
解說:
師資的缺乏直接影響是教學點的學習進度大都落后於中心學校。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走教老師:
因為這邊學生基礎比較差,然后平時接觸的東西也比較少,所以我基本上沒有按照課本來上。
解說:
教學點的孩子跟正常的小學相比水平如何?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走教老師:
差不多一半的進度。
解說:
這一天易楊家教學點的吳老師病了,李成友老師不得不一個人承擔學前班一二年級的全部課程。
記者:
這是一年級的(內容),這是學前班的(內容),那個是二年級語文課?
李成友 湖北紅安縣易楊樹教學點老師:
對。
解說:
48歲的李老師還珍藏著學校撤並前跟孩子們的合影,如今教學點從剛恢復時的40來人,少了一小半,最近一二年級又有四個學生轉走,去縣裡租房借讀。
李成友:
在這比較寂寞,平時說話的人都少,那個孩子少了,學習的活力小了。
記者:
最難過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李成友:
那個孩子成績比較好,你剛剛跟他熟,他就走了。
解說:
面對教學點出現的師資難題,紅安縣決定建立機制,讓45歲以下的公辦教師,定期到教學點輪崗,作為考核業績的內容之一。
徐德利 湖北紅安縣城關鎮中心學校校長:
教學點既然納入這個鄉中心學校統一管理,九年一貫制本校裡面的優秀教師,如果能夠長期輪流到下面去任教,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解說:
而紅安縣現在撤並學校的原則是,隻要家長不同意撤並,教學點哪怕隻剩一個人,也要保留。目前教學點最少的隻有兩個學生,但是他們還是配備了兩個老師。
蔣紅平:
這兩個人家長比較特殊,他的家庭是老人在家,父母有病。
記者:
家長不願意送孩子走?
蔣紅平:
我們就不撤並了。家長的意願是我們考慮撤不撤並的第一原則。
白岩鬆:
撤並有撤並的問題,但真說在鄉村裡,比如說教學點也會遇到它的問題,老師素質提升問題,另外非常脆弱,隻要一個老師一病了,另外一個老師要去代課,長期性得不到保証,有時候進度還跟不上。因此,在這樣一個復雜、兩難的過程中,教育人士到底是如何看的呢?
接下來連線一下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院長楊東平。楊院長,您好。
楊東平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岩鬆,你好。
白岩鬆:
過去撤點並校的時候一窩蜂,這回一叫停,好像大家擔心成為另外的一窩蜂,到底撤還是並還是留,應該什麼是標准,您的思考結果是什麼?
楊東平:
現在撤銷容易、恢復難,可能現在不能說出現新的一窩蜂,各地要重新恢復教學點,難度非常大,所以我覺得有少數縣已經開始統籌規劃,彌補過度撤點並校造成問題,很有遠見,但其實這樣的縣並不是很多。
白岩鬆:
您的建議,該拿什麼當標准呢?
楊東平:
很多地方,剛才紅安縣也提出了他們的標准,最重要的就是要保障學生能夠就近入學。我記得好像徐州市提出要把家校距離超過5公裡以上的學生,就近安置,這是一個原則,主要是就近入學,尤其是低齡學生。
白岩鬆:
但是楊院長,我剛才說左右為難,記者採訪,准備這期節目的確左右為難,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缺點,如果就近入學,又如何彌補這裡的一些缺點,比如師資水平可能不高,另外不那麼穩定等等?
楊東平:
我們把這種人數比較少的學校包括教學點,稱之為小規模學校,我們必須看到,在城鎮化大背景下,由於人口減少和人口流動,農村小規模學校,將會成為一種主流,現在有四五百人學校,過兩年也會慢慢變小,日本、台灣都是這個情況,所以我們一定要對建設農村小規模有一個長期的考慮,所以要提供適合農村小規模學校需要教學管理、經費支持、教師補充,要構建一些新的機制,跟原來大規模學校不一樣。
白岩鬆:
我明白,應該是我們的政府,包括教育界人士,從一個更長遠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楊東平:
對,這裡面最難的其實還不是錢,因為要恢復教學點,投資在更新和改善一些校舍是相對比較容易,最難最核心問題是教師,因為如果教師得不到更新和提高,小規模學校的質量提不高,學生還會流失,所以這是我們今天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那麼解決教師問題,現在有一些,也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包括像中心學校老師下去走教,包括教師輪崗等等,還是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措施。
白岩鬆:
非常感謝楊院長給我們帶來的解答。今天這個節目的這個話題先說到這兒,接下來要說幾句話多余的話,其實又不多余。昨天開始,《新聞1+1》每天要拿出幾十秒的公益時間,一直持續到7月份,因為今年699萬大學畢業生,找工作被稱為史上最難,我們會同我們很多合作伙伴,明天起,通過互聯網,包括官方微博等等,有更大范圍的這種崗位提供,我們就業有未來,每天爭取能夠提供幾百個,如果一個月能提供一萬個才好。(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