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農展館人才招聘會上,一求職者在看招聘信息。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5月18日,農展館人才招聘會上,求職者在招聘展台咨詢。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今年1月6日,國展,一招人單位攤位前,應聘者在詢問情況。當天,國展舉行研究生專場招聘會。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1月6日,國展,應聘者在投簡歷。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新京報訊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公布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通知,要求招聘高校畢業生,不得以畢業院校、年齡、戶籍等作為限制性要求。
近日,記者在北京大型招聘會、網絡求職中發現,依然有很多企業單位在招聘條件中設置了年齡、性別、戶籍等限制,而一些應屆生表示,即便招聘單位不明文規定,實際招人時也會有這些限制。
多家企業隻招“京籍”
5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通知要求加大人力資源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招聘中的欺詐行為,及時糾正性別歧視和其他各類就業歧視現象。
但記者發現,戶籍、年齡等限制條件依然存在。5月18日,在農業展覽館綜合招聘會上,招聘單位有百余家。
一家營養保健公司面向應屆生招聘,其中出納這一職位的招聘條件中寫明必須是北京戶口或在北京有擔保人。
記者以求職者身份詢問,該公司一名財務負責人表示,出納涉及公司的現金管理,考慮到資金安全,招聘的出納員必須是北京戶口,這名主管表示,如不是北京戶口,必須有持北京戶口的親戚或朋友寫擔保書。
而在求職網站,很多企業也明確要求北京戶口,一家軟件開發單位則要求“高考時為北京戶口優先”。
“硬性規定”限年齡
18日在農展館招聘會上,這家營養保健公司招聘的醫學講師要求在35歲以上,技術員則在20歲至30歲。在求職網站上,記者發現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記者看到國家電網平高集團有限公司2013年第三批高校畢業生招聘公告,對年齡也有類似限制。招聘要求,截至2013年6月30日,本科生年齡不得超過25周歲、碩士研究生年齡不得超過28周歲。
如果年齡隻超出幾天或幾個月,是否可以應聘?前日,記者致電該公司,一工作人員表示,應聘申請系統輸入出生年月日后,自動生成周歲年齡,所以即便是超出限制年齡僅幾天,也會遭到系統淘汰。對於為何設置這樣的年齡限制,工作人員表示“這是硬性規定”。
首輪篩選多看學歷院校
就讀於北京某知名高校大四的劉晴(化名),三天前,終於拿到了一家銀行的offer。
對於年性別和學歷的限制,有近一年求職經歷的她深有體會。求職之初,她進入一家外語類書籍出版社實習,一同實習的還有一位本科生和一位研究生。實習期滿,劉晴的表現得到部門領導贊賞。“當時表達過想招我們仨進去,但最后名額限制,隻要了那位研究生。”
一家金融類企業的人事主管也表示,投簡歷的人太多了,一般第一輪篩選就看畢業院校還有學歷。
劉晴聽說,一些省份的事業單位,選拔人才時會採用定向選拔的方法,僅到全國幾所固定高校招聘人才。
性別歧視並不明說
劉晴說,有時這些限制不會作為明文限制公開,“錄用我的單位領導說,這次破例要了幾個女孩,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以后也不會再有,今年就業尤其難,畢業生太多了。”
劉晴說,一些崗位會熱衷男生,身邊的女同學就有過類似經歷,本身已非常優秀,但最后還是沒被選中,單位直接坦言,工作性質決定員工會經常出差,而男生出差會比較方便,女生即便再優秀,也會因結婚生子影響工作。
就讀於一所傳媒類學校大四的女生表示,傳媒專業男生本來就少,求職時自然成了香餑餑,成績各方面同樣優秀,男生則更佔優勢。
■ 樣本
一個班三成學生尚未找到工作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小王最近很犯愁,宿舍六個人,已經有5個人找到工作了,就剩下自己還處於待業狀態。
去年大四剛開學,室友們就開始四處求職,網申、校招、招聘會,一個都不落下。
小王覺得為時尚早,“還有一年的時間呢。”
不過隨著室友陸續簽約,她逐漸坐不住了,也開始“海投”,可投出去的簡歷大多石沉大海。
最后,一所語言學校給小王打來電話,讓她去面試。面試時,語言學校的負責人對她的專業背景挺滿意,承諾畢業后隻要進行簡單培訓后便可上崗,還可提供免費住宿。
小王很高興,沒想到父母堅決反對。“他們認為公司沒有什麼名氣,也沒有保障,希望我再找找其他的。”
那是去年11月的事。自此,小王不停面試,卻一直未收到第二個offer。
網絡上將今年稱為“史上就業最難年”,對於日語專業學生而言,體會尤其深刻。不少日本公司近一年來不斷裁員,減少新員工的招聘數量,或者索性不招新人。
學日語的小張見狀,早早便將目光投到了與自己專業沒多大關系的工作上。
通過大學在校期間的多份兼職經歷,她認定自己要做人力資源工作。
在一家獵頭公司干了2個月的實習之后,公司主管找到小張,告訴她被內定了,畢業之后就可以到公司上班。
然而此時,小張卻猶豫了,“雖然工作是我喜歡的,但是公司的工作強度太大了,在實習期間,周末就需要加班,正式入職之后,我怕我負荷不了。”
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小張辭職了。
幾次面試之后,小張得到了另一家獵頭公司的實習機會,工作強度適中,與同事相處得也很好。可突然有一天,她得到消息,公司不招新人了。
這一消息對於小張來說猶如晴天霹靂,離正式畢業隻剩一個多月時間,“上哪找合適的工作呢,現在隻能降低標准,差不多得了,就業之后再慢慢跳槽找合適的。”
除了小王和小張,目前班上還有7名同學尚未找到工作,佔全班總人數的32.1%。
■ 個案
漸行漸遠的律師夢
5月18日11時30分,工體招聘會現場,張建(化名)和王剛(化名)一聲不吭,坐在石階上發呆。
在招聘會上近四個小時,兩人一份簡歷沒投。“我們想找北京的律所,但現場沒有律所招聘。我們可能走錯招聘會了,但我們也在考慮是否做其他行業。”
住同一宿舍的兩人都來自中國政法大學,是法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像沒娘的孩子,沒人要”
去年,當大多數同學已經開始找工作的時候,王剛在忙著考研﹔張建在拼命學英語,提高口語能力。
之后,王剛考研失利,張建英語口語能力的確提高了,但這並未給他找工作增加砝碼。
今年年初,兩人相約開始找工作。
張建說,他網投了海量簡歷,也跑過多家招聘會,但“像一個沒娘的孩子,幾乎沒人要”。
直到一個月前,張建終於在北京一家律所落腳,做律師助理。“實際上就是去接接電話,打打雜。”
這和他期待的“跟著大律師緊張而忙碌地進出法庭”有一定差距。
盡管是律師助理,但同樣需要業績,需要維持與客戶的關系。另外,需要兩個月的試用期,如果試用期過不了關,他就會被辭退。
半個月前,張建選擇了辭職。“我離開是因為感覺這裡很不穩定,律所要求試用兩個月后如果業績達到標准將轉正,我覺得我不大好轉正,所以辭職。”
“回不去的一代”
張建的老家在河北,盡管不是很想回去,不過他還是試著在家鄉的律所投過幾份簡歷,但都石沉大海。
和張建一樣,王剛說他也是“回不去的一代”,兩人更想“在北京好好發展,職業改變命運”。
他們至今還記得,4年前,親友同學得知他們考上中國政法大學時,無不羨慕。他們也時常想像自己在法庭上口若懸河,匡扶正義……
不過,如今,張建已不強求一定要做個律師,“能找份月薪3000左右的工作就不錯了。”
王剛看著眼前涌動的求職流,嘆了一口氣,“如果實在找不到工作,就回家,在老家找個活兒。”
堅信讀研是更好的選擇
張遠(化名)要畢業了,可她未來一年的生活仍可能圍繞在母校周圍。
這個從小到大一直挺順的南方女孩,在1月初的考研中,遭遇了人生第一個“滑鐵盧”。
考研失利后,她像其余同學一樣,開始投入到找工作的大軍中。
應聘受學歷戶口限制
張遠認為,找工作應該把興趣擺在第一位,但因為興趣廣泛,有時反而不知道自己究竟最愛什麼。
雖然說不出一個特別明確的標准,但她感覺,擺在自己面前的好工作單位已經不多了。
“招聘下半季的工作單位以事業單位、政府機關為主,不像上半季有那麼多公司。”張遠說,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又多要求研究生學歷,即便允許本科生報考,也總會添上一條要求:北京戶口。
在自己能滿足條件的有限崗位中,張遠選擇報考某區檢察院,可因為沒像考研那樣認真准備,考試的分數不足以讓她入圍面試。
張遠聽別人說過,今年就業形勢挺艱難的,但她又不想找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學校開過幾次招聘會,她就去了一次,發現一般都是不知名的公司、律所后,就不再去了。“改變形勢比較難,改變自己相對比較容易了。”
兩次面試后均放棄
算起來,她總共就參加過兩次面試。第一次,是一家公關公司。群面中,一個女生引起了她的注意,結束后,倆人正好一起走。
那個女生自稱來自東北,也是應屆本科生,就想做公關,吃再多苦也不怕。這次來面試,她就擠住在姐姐的學校宿舍裡。
她的執著被張遠看在眼裡,在接到公司HR的電話時,張遠推薦了那個女生,自己則選擇退出。
第二次,她在有著中青政、南開碩士的10人小組中脫穎而出,拿到了一個不錯的offer,實習期底薪4000以上,畢業轉正后底薪視情況增加,工資半年調整一次。
但在參觀企業的過程中,張遠發現,做銷售很難和自己想研究的傳播學產生關聯。“我以后是一定要考研的。”考取北大的研究生是她在大二就萌生的目標。
最后,這份工作她也放棄了。
大二暑期實習時,她問過實習單位人事處的領導,一般招什麼樣的人。那是一家在張遠看來“挺主流”的單位。
人事處領導告訴她,隻招5所高校的碩士。
她有些驚訝,不過也更堅信,讀研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 建議
可以多考慮二三線城市
多名受訪人力資源相關人士建議,應屆生可以在求職時,更多考慮二三線城市,不要扎堆北上廣。
一家大型跨國銀行主管招聘的人力資源經理梁先生認為,雖然目前大學生就業市場呈現出供過於求的跡象,但如果將就業市場細分,就會發現,二三線城市其實對各類人才仍有旺盛需求。他建議應屆畢業生可以選擇返回家鄉就業,支援當地建設。
制作簡歷要有針對性
梁先生建議,大學生在讀書期間應及早做好職業規劃,有意識地選擇修讀相應專業課程,或者參與與行業相關的社會實踐、實習,而不是臨畢業了才臨時抱佛腳。
另一家大型金融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建議,應屆生如果想在求職過程中脫穎而出,要先多了解應聘職位的需求,在求職信和簡歷中凸現自己在這些方面的優勢。“你要是拿同一份簡歷投給100個單位,會很難吸引企業HR注意力的。”
別過多依賴父母意見
一家大型制造業人力資源工作人員李女士發現,在招聘過程中,如今的90后應屆畢業生在拿不定就業選擇時,絕大多數會選擇聽父母的。
李女士認為,這樣做並不十分妥當。父母畢竟不特別了解子女選擇的用人單位,可能隻按照傳統觀念,勸說子女擠破腦袋進入國企、政府、事業單位。
招聘基本要求中設置年齡、性別等限制有兩方面因素。
首先,從企業經營理性角度,作為營利性組織,在市場經濟中,企業首選最有價值勞動力,並且成本最低。比如說設置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年齡限制,想要最年輕的。一直以來,企事業單位偏向於選擇男性多於女性。
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也設置了就業門檻,尤其是針對外地人。就業時,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十八大報告中專門提到公平問題,包括機會的公平,權利的公平。政府應體現這樣的原則,比如限制戶口可能不是企業的考慮,而是地方政府的限制。限制戶口本身對企業是沒有意義的。
企業往往忽略一個問題,就業不僅是經濟行為,也是社會行為,每個人都要就業,就業是基本民生,企業也應將經營行為與社會責任結合起來。
——南開大學社會建設與管理研究院院長關信平
記者 范春旭 李禹潼
申志民 許路陽 實習生 李銳嘉 李馨 黃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