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紐約大學文理學院首任院長稱將依據學生能力評估來制定課程計劃
培養學生三大能力
■ 批判性思維
■ 對假設的質疑能力
■ 面對不同的想法進行溝通,在互相尊重的情況下達成自己想法的能力
國內第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美合作大學——上海紐約大學今年9月將迎來首批300名本科新生。首批學生進校后學什麼?被寄予教育改革新期望的課堂有什麼課程安排?早報記者昨天和上海紐約大學文理學院首任院長衛周安(Joanna Waley-Cohen)進行了對話。
東方早報:聽說上海紐約大學的學生錄取時不分專業,進校后要進行一到兩年的博雅教育,然后再進入到不同的專業,那他們進校后要先學些什麼?
衛周安:的確如此,上海紐約大學要培養的是世界公民和世界領袖,所以我們為學生設置了全球化文理基礎教育,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閱讀和高效寫作以及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對觀點多樣性和思想交流的尊重,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另外,對於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強調也會貫穿整個核心課程體系。
我們進行博雅教育和文理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的三大能力:一是批判性思維,二是對假設的質疑能力,三是面對不同的想法進行溝通,在互相尊重的情況下達成自己想法的能力。
東方早報:國內有不少高校如復旦、北大等高校也在進行博雅教育的探索,上海紐約大學的博雅教育與它們有什麼區別?
衛周安:集成化將成為上海紐約大學核心課程體系的特點。學生將通過涉及全球內容的課程來探索我們的社會和文化基礎﹔我們將把寫作教學有機地融入其中,而非開設單獨的、與課程脫節的寫作課。數學與科學是每個學生學業的一部分,而攻讀自然科學專業的學生則會通過修讀一門涵蓋基本科學知識的創新性課程為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東方早報:上海紐約大學核心教育課程的架構如何?
衛周安: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包括五個部分:社會和文化基礎、寫作、語言、數學、科學。
學校會在學生入學時就上述五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能力評估,並依此為學生制定相應的課程計劃。
學生通常在本科前兩年完成修讀通識教育核心課程,並在后兩年完成修讀大部分專業課程。
東方早報:上海紐約大學的博雅教育核心課程裡有“語言”的部分,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是否都需要熟練掌握中英文?
衛周安:上海紐約大學本科學生需要修滿128個學分才能畢業。上海紐約大學的授課語言是英語,要求每個中國學生都用英語學習和生活,漢語非母語的學生將都需要學習兩年的漢語,要求每位學生畢業都必須掌握熟練的漢語。具體的漢語要求取決於學生的專業。漢語非母語的學生將能以多種方式學習漢語,滿足其漢語學習的需求與目標。
東方早報:一流教授甚至校長會為本科生上課麼?
衛周安:當然,一流的教授都會為本科新生上課,我們上海紐約大學美方校長杰弗裡·雷蒙(Jeffrey Lehman),上海紐約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原耶魯大學神經科學教授汪小京包括我本人都會為本科新生上課。我們的課程有些是以教授團隊的形式出現的。
目前核心課程共有九至十門課,會根據課程的不同要求,有的是多位教授團隊共同合作完成一門課,有的主要是由一名教授加上助教完成。
東方早報:首批300名學生有51%是中國學生,49%是國際學生,會不會擔心學生形成小群體,有什麼應對措施?
衛周安:我們希望全校的學生成為真正的大群體,而不是單獨小群體,我們會採取一些措施,把中外學生作為室友來進行安排,所有宿舍單間都為雙人間,每層能容納30至35名學生,外加一名來自紐約大學華盛頓廣場校園、擔任宿舍助理的高年級學生。每個宿舍單間皆配有基本的生活設施,包括床、書桌和衣櫃。學生將與室友共同決定房間的布置,並通過加入個人化的裝飾與點綴將宿舍變成自己的新家。除了宿舍助理以外,大學也將指派宿舍專員為學生的大學生活提供額外的支持和指引。
◎ 衛周安
(Joanna Waley-Cohen)
1987年獲得耶魯大學歷史學哲學博士學位,在紐約大學歷史系任教20余年,自2009年起任歷史系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早期中國歷史、中國與西方、中國的帝國文化等。在加入紐約大學之前,她曾在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