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指標應回到以身體素質為主
調整學生體育測試指標,由現在主要隻看肺活量體重指數、身高標准體重、握力體重指數和哈佛台階試驗等“室內”指標,重新調整回室外以“跑跳投”為主的身體素質測試指標(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上來。
“現在2012新課標出來了,相對來說理論上更有進步,關鍵是如何保障時間。”陳老師是一名小學體育教師,他回憶道,2002年第一次新課標出來后,剛開始的時候對於體育教學沒有要求,導致很多教師不知道該如何操作。“我們每年都要組織學生參加省市的體育測試,由於保証了一定的運動時間和運動量,學生體質還是比以前要好很多。”
不過也有專業人士指出,近年來,體育鍛煉標准五次修訂,每次修改看似更科學合理,但標准卻越改越低,內容也由簡單到復雜、由戶外到室內、由人工到儀器、由激勵學生鍛煉到簡單測試評價、由注重過程到隻看結果,這種引導也不能不說是學生體質下滑的重要原因。“調整學生體育測試指標,由現在主要隻看肺活量體重指數、身高標准體重、握力體重指數和哈佛台階試驗等‘室內’指標,重新調整回室外以‘跑跳投’為主的身體素質測試指標(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上來。所以,測試指標應回到以身體素質為主的標准上來。”
“現在我們的情況是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初中的學生身體素質是最好的。”一名教育界人士告訴記者,由於初中升高中時,體育成績要納入考試范疇,所以不少初中對體育項目抓得很緊,“現在有些小學也意識到要更好地與初中階段接軌,在體育課程設置上也有所傾斜。如果高考能像中考一樣將體育項目納入考核體系,將更加有利於提升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
而實際上,該人士的想法有可能得以實現。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體育總局四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積極探索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增加體育科目的做法。不過也有不同聲音表示,一旦納入考核標准,學生將失去體育運動的樂趣,“現在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就存在這種現象,大家一門心思想著怎麼拿分過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