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日,涵盖国内26所重点大学的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华约”、“北约”和“卓越”笔试同时举行。 资料照片
“听说现在能凭托福和雅思成绩报名参加中国传媒大学的自主招生测试,是不是意味着第三方测试也将逐步进入高校招生选拔呢?”“为啥要取消中学推荐名额?”昨天,嘉定中光高级中学大会议室里举行的师生座谈会上,连日来多所高校颁布的2015年自主招生方案,引发学生热议。
在上海高考新政施行“元年”,在教育部相关规定的指导下,高校自主招生方案诸多变化,引出不少问号……
自招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高校不再分配自主招生测试名额给中学,全部由学生自荐报名,成为2015年高校自主招生的重大变化之一。自2003年起,全国共有90所高校被赋予招生计划5%名额自主招生权,其中绝大部分都采取“中学推荐”与“学生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报名方式,而获得“中学推荐”者参与进一步测试资格的可能性往往更高。往年采访时,不少高校招办负责人指出,一方面,中学比大学对学生更加了解,推荐也更为精准些;另一方面,高校也可通过“名额分配权”,控制生源的质量和诚信度。今年教育部因何作此要求?上海外国语大学招办主任王斌华说,“在自主选拔中,全部由学生自荐,可以为更多学生提供参与选拔的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变,带来各校不同的“连锁反应”。在全部自荐的情况下,同济大学更进一步,学生填报哪类志愿,就请相关专业的教授亲自审查筛选材料,按照1∶1.5的比例选出接受进一步测试的学生。如此,“招生办选拔”变成“教授选拔”,便于找出更有志于这一专业,也更符合学科潜力要求的学生。此后的测试则从前几年的多科目测试,变为面试与实验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上海大学选拔方式的变化,是另一种走向。2009年学校获批试点自主招生,希望给中学素质教育更为宽松的环境,与本市25所中学携手,全部由校长直荐,推荐学生仅需参加面试,通过后即可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如今,在筛选自荐学生的基础上,对报考人文社科类的学生进行中英文阅读及写作测试;报考理科试验班类、经济管理类、理学工学类的同学则需考数学。招办负责人叶红老师认为,在新情势下,笔试是学校根据自身招生要求,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
无论笔试从无到有,还是从有到无,纵观已经公布的7校自主招生方案,测试单科目成为发展趋势,从总体情况来说,笔试科目做的是“减法”。如上海外国语大学近年来自主招生笔试要考语数外3门,今年只考外语。
高考成绩为何不派用场?
多年来,希望“自主招生在高考成绩公布后进行,高考特定科目成绩作为选拔‘笔试成绩’”的呼吁不断。今年,根据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被移到高考后,时间段却是6月10日—6月22日的“高考后发榜前”,往年延续两个多月的自主招生,须在两周内完成测试、公示、确定名单等环节。这也意味着,自主招生选拔过程中,高考成绩依旧派不上用场。
有意思的是,高校、中学对此挺欢迎。多所大学招办负责人坦言,这有利于防止高校自主选拔中再一次走偏,不致陷入另一场“掐尖大战”。“自主招生在高考后这段时间进行,可以让学生投入更多精力完成完整的中学学习,更可以不被分数左右,准确评估自己,在自主招生中,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嘉定中光高中校长路光远说。
另一个由时间引发的技术性问题,或将带来更大变化:志愿填报时间。目前,京沪是全国少数高考前填报志愿的地区。根据今年的安排,5月高三学生填报志愿后,6月参加高考,高考后获得自主招生申请资格的学生接受高校进一步测试,若通过,他们需专门再填报一次志愿,才可走完正常录取程序。如果一举将填报志愿时间也改到高考出分后,是否可进一步提高效率?业内人士透露,不久的将来,这并非不可能。去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已明确,我国将“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另据了解,北京正在调整相关方案。
自主招生会不会“消失”?
《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2017年起,上海高考成绩由语数外3门统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同时,高校给自身各专业(大类)设置特定选考科目,在通过高考选拔学生时获得更大自主权。在这一大背景下,未来随着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完善,在高考大体系下的自主招生,有可能“消失”吗?
对此,同济大学招办负责人认为,高考新政进一步强调了的高考选拔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自主招生可以更好地回归最初“选拔有特长学生”的本源。因此,自主招生不仅不会消失,各高校还应在选拔的科学性、有针对性等方面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