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浙江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时时传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息。这让我们既感振奋又感欣慰。振奋于发展机遇,欣慰于我们当初的选择。经常有刚刚毕业的年轻人问我创业方面的经验,我一般会告诉他们,要有一个正的心态。
首先,要选好你进入的行业,比较正统的说法就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得比较好的领域,也就是说,你要确定,你所做的事情能够帮到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而这背后,用经济的逻辑来说,就是能够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这样的行业才有大的生命力。
我原来是做私募股权基金的,机构很大,想要成为我们的有限合伙人,至少要投5000万元以上。那时候做的事情,是为有钱人赚钱。为什么放弃几百万的年薪,选择了苦哈哈地创业,是因为我看到了一种更大的需求。中国经济要转型,金融要先转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普惠金融”4个字第一次出现在党的决定中。我们顺应了国家发展趋势,并看到金融体系里一个很大的问题,它没有支持那些需求最强烈、也最有创新活力的单位,比如小微企业和个人。
与此同时,逐渐有了闲钱的中国人,财富管理需求非常大。普通老百姓除了存银行,似乎没有更多财富增值的渠道。所以,一方面,需要钱的人拿不到钱;另一方面,有理财投资需求的找不到渠道。那么,我们来提供服务,将两种需求进行对接。
而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发达,我们也没有本事来做。所以我们的幸运在于,中国发展到这个阶段,有比较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在两端存在着。而一个颠覆性技术的出现,使得我们有机会能够进去,利用专长,形成对目前金融体系的补充。我们创立伊始就提出公司的使命,是让更多普通人都有机会获得更公平、更高效、更透明的金融服务。
第二点,对创业者来说尤其重要,就是在核心竞争力上不能绕过去,要花最大的力气,你必须做到专注,因为专注而专业。这意味着要克服浮躁,耐得住寂寞,做到踏踏实实,默默为自己的能力加码。
金融行业的特质,决定了它一定是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这几年我最大的体会是任何成功都没有捷径,即使金融也一样。业内起起伏伏看得太多,让我对金融怀有深深的敬畏。如果要在这个我们认为重要而有意义的市场里提供可持续的服务,就一定要看住自己,不能被短期利益诱惑,沉下心来,真正做一些让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样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在构建风控体系上投入最大力量的原因。所以创业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你能给行业带来什么新东西,这个新东西,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你领先的理由。
第三点,就是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很多人觉得这有些虚,但我们却视它为立命之本。再完善的制度都是有缝隙的,就像积木一样,但文化像水,它流过每一个缝隙。说白了,企业文化就是要从本质上回答,我们聚在一起是为了什么。我们花了几个月时间,与不同层次的员工谈工作中的痛点,形成了自己的使命、价值观和原则。使命定义我们的理想和信念,价值观定义我们希望同事有什么样的特质;原则定义公司怎样做事。
企业文化让我们奠定了迎接未来更大挑战的基础,真正让我们变得大的同时能变得更强,更有凝聚力。在这中间,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企业创始人,一定要有信念,纯商业驱动是走不远的,要有点理想主义,有点情怀。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是他自己理想的坚定执行者时,他才有可能吸引有同样特质的人,这个公司才会有价值,这也是企业面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最大法宝。
互联网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它将改变所有传统行业。这对当下的中国可能意味着更多。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常会接触一些在海外的高科技华人人才,他们强烈感受到中国发展的强大活力和吸引力。发达国家的市场相对比较成熟,技术的冲击力没有像在中国这么大。这从手机普及速度和电商的发展规模可见一斑。显然,传统业态的不足,让新技术、新业态在中国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成长在中国,成长在这个时代,我们是无比幸运的一代。她创造出这么大的需求,又赶上了百年一遇的技术落地和应用。而我们自己又已经在路上,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做呢?
(作者为普惠金融创始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