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嘱
小孩也有心理问题,诱因来自老师家长
钱晶主治医师说,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由个体明显情绪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等所诱发的精神障碍现象。通常起病很急,主要表现为感觉、意识或运动方面的障碍,症状无器质性基础,包括分离型和转换型两种形式。分离型癔症呈情感暴发,患者烦躁、哭闹、冲动、砸物、揪发、撕衣或地上打滚抽搐。转换型癔症以痉挛发作、瘫痪、失明、失聪、失语等为主。
专家说,“儿童癔症”多发于学龄儿童,但近年来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癔症性格表现为情感丰富、富有夸张表演色彩,且富于幻想。儿童具有天真幼稚、情绪不稳、反复无常、易受暗示等特点,如果家庭教育过分溺爱或过分严厉,易养成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受不了挫折和委屈,当出现精神应激时易引起癔病发作。
儿童癔症的诱因主要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训斥,其次是挨打。常见的负性刺激还有亲人死亡或其他不幸意外遭遇、自尊心受到挫折、人格遭受侮辱、父母冲突、父母对孩子态度生硬、同学之间的纠纷等所引起的气愤、委屈、恐惧或其他种种内心痛苦,这些都可能引发儿童癔症。
很多人都以为,小孩没烦心事,怎么会有心理病?这是个误区。
医生提醒,儿童的身心都处在生长发育中,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孩子犯错时,切忌粗暴打骂,要耐心的教育和引导。一旦孩子癔症发作,“暗示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主要是语言暗示,还可药物暗示或行为治疗,同时尽早让孩子接受心理疏导,早日恢复心理健康。(通讯员 吴叶青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于丹丹)
(来源:扬子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