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架好后,不仅能够监测‘翱翔1号’的数据及运行情况,还能够接收世界各国的有关卫星信号……”12月29日,在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微小卫星工程实验室,师生正在对“翱翔1号”袖珍卫星进行严密的调试。
这颗由西北工业大学学生研制的“翱翔1号”袖珍卫星,仅重2千克,外形是(10×10×20cm)的长方体,一只手就能握起来。卫星功率只有3W,在太空绕地球飞行一周需90分钟,将和全球其他高校研制的49颗微小卫星一起,共同探测人类尚未涉足的90~300公里低热层空间。“这将是目前世界上参与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微小卫星国际合作项目,也是一次发射卫星最多的项目。”陕西省微小卫星工程实验室主任、西工大航天学院教授周军介绍说。西北工业大学被指定为亚洲区的项目总协调单位。参与项目的学生要完成方案设计、部件开发、装配以及验证试验,相当于参与一个卫星的完整的研制过程。
陕西省微小卫星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于晓洲介绍说,这些卫星将主要由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们研制完成。中国内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上海科技大学7所高校入选该项目。在设计中,各高校大都采用低廉的商用器件,有的甚至采用手机主板进行改装,成本很低,大大降低了卫星开发的门槛,使得卫星开发走入了学校,走进了青年学生当中。
据介绍,“翱翔1号”现已进入调试阶段。这50颗卫星预计2015年4月通过一枚火箭同时发射,从发射到坠落,生命周期约为3个月。在完成大气探测的基础上,还将开展卫星编队飞行、太阳帆推进、太空垃圾清除、航天器再入返回等多项研究。(文/图 记者 张万山 李学东)
(来源: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