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莫让教育腐败噬咬未来

杨  凯

2013年12月19日07: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莫让教育腐败噬咬未来

  如果学生眼中都是“捷径”而非“大道”、学校看重的都是“物业”而非“学业”、老师示范的都是“诱惑”而非“不惑”,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就会走样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处长的贪腐丑闻还在舆论场中发酵,四川大学一名副校长又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近年来,教育领域的腐败个案不时见诸报端,使人忧愤。

  中国老百姓是非常看重教育的。老话讲“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又讲“家贫子读书”,即无论家境好坏,读书始终是一种改善自身处境的途径。在分工具体、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尽可能多地接受正规教育,从而掌握技能、丰富学识,也是许多年轻人的选择。可以说,对千千万万普通人而言,教育负载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从国家来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国为民培养有用之才,学校和教职员工的责任不可谓不重大。古代供奉孔子的文庙里,挂的匾额要写“万世师表”,今天培养老师的学校都叫“师范”,也就是说,学校也好、教师也好,应该有种高山仰止的“范儿”,能用自己的学识谈吐、品格风骨影响世道人心。

  教育腐败格外让人切齿,原因就在这里。中国从武则天时代就开始知道考试要把考生名字糊上再阅卷,可见教育公平、选拔公平的理念千百年来深入人心。而今天,教育腐败这条“毒蛇”噬咬的,不但有堕落者本人的良心、有受害者怀揣的希望,还有社会公平正义乃至国家的未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腐败案例暴露出来的黑洞,已经足够让我们警醒了。

  比如,自主招生制度本来是为了更全面地发现和培养人才,然而在一些掌握权力的人眼中,“自主空间”似乎很自然就变成了“寻租空间”。从网络流传的“高校招生的十大腐败通道”文章中,人们不难发现,在利益交换逻辑下,对交易双方而言,每一次制度创新无非是“交易平台”的更新而已。每一次“双赢”,为之埋单的除了牺牲在招考黑幕下的落榜者,还有公信力。

  放任这种无底线的逐利行为,长此以往,岂可得了?如果学生眼中都是“捷径”而非“大道”、学校看重的都是“物业”而非“学业”、老师示范的都是“诱惑”而非“不惑”,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就会走样,只讲物质和功利的“单向度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斩断伸向教育领域的腐败黑手,必须加强反腐败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据来自教育部的最新消息,有关方面将全面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实施情况检查,同时全面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行为的部门,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倒查追究相关人员的领导责任。此举可谓及时。管仲说过,“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要破解这个矛盾,必须加强监管、严格追责。不动真格的,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再先进的理念也只是空谈,再精密的程序也只是过场。

  在教育领域,不独有因“招生黑幕”落马的处长,也有因基建后勤腐败入狱的校长,还有因为学术腐败而斯文扫地的教授……如是种种,他们头上不是没有法律法规的“金箍儿”,而是平时没人认真去念那道“紧箍咒”。从来不“头痛”,等到自己头痛、社会更痛时,悔之晚矣。他们的前车之鉴,值得每个手中有点权力的人好好想想。

(责编:欧兴荣、熊旭)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