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武汉大学领衔完成首个蝎子基因组测序

2013年12月30日09:17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武汉大学领衔完成首个蝎子基因组测序

  昨日获悉,美国《科学》杂志及其国际性非营利出版机构AAAS(美国科学促进会)刚刚评选出2013年度“具有重要意义的基因组学研究”,由武汉大学领衔完成的“马氏正钳蝎基因组测序”入选。

  对该项研究的评价指出:蝎子是众所周知的活化石。马氏正钳蝎基因组含有3.2万多个蛋白编码基因,比人类多1万个基因。基因组分析回答了蝎子在夜间如何捕食和对食物中有毒物质进行解毒的基础科学问题,揭开了蝎毒素多样性的面纱。

  该项研究由武汉大学领衔,与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完成,在国际上第一个揭示了蝎子这一独特的节肢动物适应模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今年10月15日出版的《自然》子刊杂志上。

  据了解,武大生命科学学院李文鑫教授团队对蝎子及其毒素持续进行了近20年深入系统研究,在我国蝎子资源及蝎毒素遗传资源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李文鑫:最远到北极找蝎子

  专访>>>

  昨日,记者独家专访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文鑫。这位“蝎子王”跑遍全国22个省份,最远跑到北极找蝎子。

  李文鑫告诉记者,1993年底,他从法国做访问学者归国。当时,全国都在推进中药现代化,他将目光投向了蝎子。“蝎子在我国民间作药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由于生存的需要,蝎子在进化过程中演化出了毒液腺体,其分泌的毒液作为捕获猎物与防御天敌的主要武器,其中的许多活性成分已成为现代生物药物开发的重要资源,如神经毒素、抗肿瘤肽、抗病毒及抗超级细菌肽等”。

  李文鑫介绍,这次被关注的马氏正钳蝎,就是中药及其他民族医药的重要原料,被用于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癫痫、慢性疼痛等疾病。他的团队一直致力研究的东亚钳蝎,则能筛选出一条全长氯毒素基因。这种新的氯毒素能像制导导弹一样,准确命中一种叫“神经胶质瘤”的颅内肿瘤细胞,将其杀死。

  “目前,我们已取得多项专利,正在与企业接触,争取蝎毒入药产业化。”李文鑫说。

  他介绍,蝎子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除南极外,所有大陆都能找到蝎子的足迹。“中国的蝎种有24种,如湖北随州的东亚钳蝎、海南尖峰岭的细尖狼蝎、宁夏大罗山的蝎、西藏的色豚蝎和广西爱店镇的热带雨林蝎等。它们分布在全国22个省份的近200个县。这些地方我们全都跑到了,在国内率先摸清了中国蝎物种资源分布情况”。

  2009年,李文鑫到中国北极黄河站进行科学考察,成为找蝎子到极地的第一人。“我暂时没有在那里发现蝎子”。

  每年,他和团队成员都要到各地采集蝎子标本。团队每个人基本都被蝎子蜇过。“我们用口水抹抹,或涂点肥皂水,疼两天就好了。中国蝎毒的致死性比美洲地区小,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李文鑫说,蝎子蕴藏着巨大的价值。由于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土地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许多蝎种已濒临灭绝,如湖北的琶蝎和上海的盾蝎。(记者 李佳 通讯员 杨欣欣)

(来源:长江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