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山咀香园25岁的食品技术工吕瑶瑶利用周末闲暇跑了几个楼盘看房。来自江门鹤山的她工作才两年多,前不久因获得全国焙烤职业技能竞赛金奖而被认定为中山市紧缺适用第四层次人才,与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省级以上优秀专家享受同样的政策待遇,领到一笔30万元的政府购房补助。和吕瑶瑶一样开心的还有中粤马口铁公司职员任孝军,他通过高级技师证书顺利落户中山,前后仅用了20个工作日。
“是猴子就给一棵大树,是老虎就给一座高山,是蛟龙就给一片江海。”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认为,中山人才政策体现了对产业需求与人才结构契合度的重视。
中山市“一镇一品”产业特色鲜明,古镇灯饰、大涌红木等名闻天下,传统优势产业面临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正快马加鞭,需要更加多元的人才支撑。为实现产业与人才同频共振,中山在招才引智中没有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而是坚持科研精英与能工巧匠并重的导向。中山市实施的培养引进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办法,从两院院士、博士到国家(省)级技术能手等都被纳入“人才金字塔”顶层,可获得100万—1000万元的科研团队资助、10万—100万元的个人购房补助及每月1000—5000元的市政府特殊津贴。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高级工及以上资格的技术人才,在中山全部享受“一站式入户”待遇,这一政策实施3年来已有1300多名技术人才受益,约占总入户人数的一半。
“女婿”进门却伤了自家“儿子”的心,是人才高消费的另一普遍现象。中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雷彪介绍,为了避免“重引进、轻培养”倾向,中山实施了“三个一样”的人才新政:本地培养与外地引进人才待遇一样,体制内与体制外人才待遇一样,市属与央属、省属人才待遇一样,以此打通育才、引才和用才的体制藩篱和身份障碍。中山奕安泰医药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澳大利亚籍技术专家克里斯蒂安 山多夫团队,带动了本土人才队伍的成长,培养了公司内部12名核心研发人员,这个团队因突出成绩获得中山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800万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