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出嫁,母亲送上8床棉絮当陪嫁;媳妇进门,婆婆非要婚礼上“过火盆”……时代变迁,老人习以为常的传统婚俗,到了年轻人这里反倒成了甜蜜的负担。
这两日,两位新人向本报记者讲述的新婚故事,皆由传统婚俗引发,两代人不同的婚恋观经此折射,耐人寻味。
8床陪嫁棉絮成甜蜜负担
“结婚当天,我妈非要我把8床棉絮摆在床上,好难看。”昨日,家住汉口香港路附近的吴玲告诉记者,母亲送来8床棉絮当陪嫁,要还是不要,让她无比纠结。
吴玲24岁,在一家大型商场任导购员,今年5月认识男友,于12月20日举办婚礼。宴请完,双方亲友来到新房参观。走进卧室,8床棉絮赫然堆在新床上,亲友打趣道:“你妈给你准备的嫁妆可真丰厚呀!”
待亲友散去,吴玲跟母亲打电话抱怨,自己根本用不着老土的棉絮,现在盖的都是蚕丝羽绒被或羊毛被。母亲却执意说:“老家产的棉花做成的棉絮,不仅保暖而且环保。按照婚礼风俗,嫁女儿应该送足够的棉絮和床上用品。”吴玲告诉记者,新家只有70平方米,太挤没地方放,这8床棉絮把自己的大衣柜都塞满了,而这是母亲的心意,也不能不要。
媳妇过火盆裙角被烧着
面对传统婚俗,不仅出嫁女儿有负担,新媳妇也有抱怨。家住武胜路的外地新娘刘小姐,就因为“过火盆”,差点烫伤了脚。
刘小姐老家东北,大学毕业留汉。今年10月,她与男友举行婚礼。与婚礼公司沟通时,婆婆提出,结婚当天,两个人一定要“过火盆”,寓意新生活红红火火。为了尊重婆婆,原本喜欢西式婚礼的刘小姐,只得选择中式婚礼。
婚礼上,“过火盆”仪式,刘小姐脚刚跨过火盆时,火苗烧着了龙凤褂的下摆,幸好发现及时,脚没被烧着。刘小姐感到很窘,婆婆却安慰她:“不要放心上,日子越烧越火。”结婚2个月来,刘小姐一想起此事,就感到不舒服,觉得自己婚礼出了丑。
不妨折中让双方都满意
年轻人认为婚礼越简单越好,繁文缛节的风俗没必要遵守。但很多老年人却坚持,婚礼上传统风俗少不得。
武汉婚俗专家张从新认为,这实际折射出婚恋观的变化,年轻人操办婚礼时,追求实实在在的享受,宁愿把操办婚礼的钱用在旅游和休闲玩乐上;而老一辈人认为婚礼是社交活动、人情往来的一部分,更加要注重礼节和风俗。
“延续几千年的传统婚礼风俗,确实有它的存在意义,蕴含着美好的祝福。年轻人也没有必要排斥,而老年人在为儿女操办婚礼,也要学会跟上时代的节拍,尊重年轻人的想法,折中取最佳的方案。”张从新说。(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聂丽娟)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