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2013,“汉字”在中国成为高频词

2013年12月23日11:14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2013,“汉字”在中国成为高频词

  新华网郑州12月23日电(记者 双瑞)刚刚过去的农历冬至,像中国许多传统节日一样,人们在享受特殊吃食的同时,对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存有浓厚兴趣,甚至有网友引经据典,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该吃饺子还是汤圆的南北方“论战”。

  2013年,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特殊情感表现得依旧突出。在众多传统文化元素中,“汉字”更成为一个高频词汇。铺开信纸提笔写“见字如人”的时代渐行渐远,当人们越来越依赖键盘,一笔一画写字的文化节目《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人们热议,创下较高的收视率。

  “看节目出了一身冷汗,这么熟悉又简单的字我怎么写不出来呢?”有着研究生学历的白领程斐沮丧地说。还有更多人面临同样的尴尬,零点指标数据一项针对北京、上海等12个城市的调查显示,94.1%的受访者都曾遇到提笔忘字的情形,其中26.8%的人经常提笔忘字。

  在节目播出期间,有关“汉字”和“文化传承”的讨论常高居网络社交平台话题榜前列,“一个‘癞蛤蟆’难倒七成人”“90%的人患有‘失写症’”等暗示汉字危机的媒体报道也屡屡引发热议。

  “在日趋数字化和视觉化的媒介环境中,汉字书写成为一种逐渐退化的能力,这种危机感有着普遍的群众基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者常江对此认为,“观看节目时,观众不断重温自己的文化记忆,从而产生群体身份的认同感。”

  很多观众表示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汉语水平,体会有被遗忘趋势的汉字和传统文化之美。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汉字英雄》的制作方河南卫视日前推出另一档聚焦成语的文化节目,沿袭了此前的高人气。而今年以前,歌舞选秀当道的电视荧屏,很少出现如此高关注度的文化节目。

  在《汉字英雄》制片人马东看来,文化节目“逆袭”的原因在于,汉字在中国人心里占据独特位置。他说:“汉字作为记录中华文明史的一种方式,从书写在甲骨上到竹木简、丝织品、纸张,直到今天写在电子屏幕上,介质变化触动了人们内心的怀旧情绪,《汉字英雄》可能唤醒了这种共振点。”

  而对程斐来说,对古老文化的“恋旧”,更像是在沦为“另类文盲”的重挫下突然迸发的。曾有人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现代信息手段带来的高效、便捷毋庸置疑,但过度依赖带来手写能力弱化的现象也值得探究。

  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专家分析新媒体正改变中国儿童的母语能力。语言文字专家、《咬文嚼字》杂志社社长郝铭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随着新媒体娱乐产品覆盖越来越多的低龄儿童,最近10年出生的中国孩子的母语听说读写训练正在弱化。借助新媒体平台的“浅阅读”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家长们不再像父辈那样鼓励孩子吃透汉字的音、形、义,更难领略汉语背后的文化。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几档文化节目的走红和公众对“文化传承”的高度认同,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粘合力。有专家指出,汉语承载着中国人的共同文化密码和价值观,不同职业、年龄的人从中找到了心灵相通的文化内核,这种情感关乎文化传承,也关乎民族生存状态。

  现在,程斐的习惯是每天写几行字读几页书,那往往是她快节奏生活中最放松的时刻。她说,就算不提文化情怀,多写对几个字也是有意义的事。

(来源:新华网)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