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月末,高校陆续开始迎接新生报到入学:8月21日,3000多名新生走进清华园;8月24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生报到;今天,中国农业大学迎来自己的新生力量。而明天,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们也将喜气洋洋迎接自己的学弟学妹。
这批新生是被称为“95后”的一代人,他们成长于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年代,张扬个性、追逐自由。而为了迎接这批“新主人”,不少高校也作出了积极改变:北京大学在录取通知书中附送光盘,让新生在3D游戏和微电影中“预习北大”;清华大学以毕业生给同屋新生留条儿的形式传递鼓励;北京科技大学让新生在家即可实现报到……不过也有教育专家表示,高校迎新不可过于追新求异,让新生了解传统,懂得规矩,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才是扎扎实实需要做的事情。
留言温暖睡同铺的兄弟
“哥们儿,我是这儿的旧主人,欢迎你来到清华,成为这儿的新主人”、“买个窗帘吧,晚上路灯太亮”……刚刚踏入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公寓六号楼的不少新生都看到了贴在自己柜子上的留言。这些留言来自一个多月前离开这里的9字班毕业生,他们说要“写给下一个住在这儿的兄弟”。
紫荆学生公寓六号楼住着精仪系、汽车工程系、环境学院、法学院等六个学院的新生。记者注意到,这些留言写在一张A4大小的专用纸上,纸的底纹是清华标志性的紫荆花和二校门。留言的内容则是五花八门,有的提醒新生“网线买3米的比较合适,打扫卫生要勤快”等生活注意事项,有的鼓励新生要“少玩电脑、多运动,好好学英语”。不少看到自己柜子上贴着学长留言的新生都大呼“感动”。收到网线提醒的机械系新生王司南说学长的提示很实用。还有新生告诉记者,学长把自己的电脑锁留下了,在留言条中写了电脑锁的密码,“让我们感觉很温暖”。
这些留言条很快被以照片的形式发到了网上。在大学新生聚集的人人网上,一些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的新生都表示“羡慕清华学生受到了学长的关爱,精神鼓励很重要。”
紫荆六号公寓的辅导员王明璇告诉记者,过去每年都有毕业生悄悄在自己的柜子里给新生留条,今年就想集中组织一次,“我们设计了留言纸发放给毕业生,然后在7月离校时收取。8月19日在新生报到前,我们给贴在了对应新生床位的柜子上。”王明璇说,毕业生集体在宿舍给学弟留言,据她所知在清华大学还是第一次,后来还有其他公寓的辅导员来取经,“过去是希望毕业生尽量带走东西,现在我们也希望他们能留下些什么。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对于未来的鼓励,对于年轻的新生,都是一种支持。”
3D游戏中“预习”北大
一些高校早在7月份发放的录取通知书里就加入了帮助新生了解学校的内容。从2009年开始,北京大学就在每个学生的录取通知书中加入一张名为《预习北大》的光盘。光盘里收录了如何选课、如何参加社团、如何参加校外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内容。
四年来,帮助新生“预习”北大的方式在不断升级。记者从北大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了解到,今年的《预习北大》光盘首次加入了3部北大学生自导自演的微电影,以及一款3D版的“北大英雄传”RPG角色扮演游戏——新生注册一个身份后,可以在游戏中体验从大一入学到大四毕业的全部学习、生活。“我们希望以95后熟悉的方式帮他们提前了解一个月后将迈进的大学。”《预习北大》的制作方,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副秘书长陈方俊说。
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报到
北京科技大学的报到方式凸显了“科技含量”。学生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即可在网上完成报到手续,这是今年北京科技大学面向新生推出的举措。每名新生在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中,都能看到附录的“迎新网”网址。
新生用准考证号登录网站后,就可以完成入学所需填报的所有手续。待开学入校后,只需扫描通知书上的条码或刷二代身份证,即可完成身份的核验。报到完成后,家长可收到通知短信。同时迎新网站上将录入新生的名字、性别、学号、专业、班级、贷款情况、家庭情况、家人联系方式,甚至宿舍楼房间号、床铺位置、图书证号码等都会在上面显示。
此外,新生登录迎新平台后,还可以看到“我的班级、我的辅导员、我的同乡、我所在学院的QQ群以及我的电子邮箱、上网账号”等信息,能与未来的辅导员和同学提前交流。
北科大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八月中旬,3000多名新生中已有四分之一提前在网上完成报到。
报到路上学长全程相伴
大学报到,路途千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远离家人。对子女独自远行不放心,是不少家长选择全家陪同的主要原因。而在中国人民大学,家长大可打消这种顾虑,因为有学长全程陪同新生赴京。
记者从人民大学了解到,该校推出“人大使者家乡行”活动,让在校生回到自己家乡,提前迎接当地考上人大的新生并做家访,他们还将陪伴有需求的孩子入学。人大还对陪同的“家乡使者”给予路费补助。
“送孩子去报到,往返交通加住宿,费用超过5000元。这笔钱还不如补贴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费用。”来自浙江的家长周先生对记者说。据了解,目前已有10多位新生选择随“人大使者”来校报到。人民大学学工部老师表示这种朋辈式的陪伴,比家长送行更有效,除了可以省家长来回的路费,同龄人之间共同话题更多,老生们对学校的情况更为了解,可以及早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专家观点
创新不能忘了传统
教育学博士侯正方一直在关注高校迎新举措。他告诉记者,现在高校能够懂得去了解新生的喜好,并为此不断作出改革,这是非常好的进步,“无论是‘预习北大’,还是清华的‘学长寄语’,都能够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学校的风格、适应在校生活。”不过侯正方也担心,越来越多的迎新创新让大学新生过早了解学校,之后忽视对学校传统、校风校纪甚至修读课程的了解,造成学业困难。“以前就有学生自以为对学校课程很了解,结果少修了学分导致无法毕业。”侯正方说,事实上国外名校无论是哈佛大学还是麻省理工学院,新生训练营的作用都是无法替代的。
本报记者 张航 J067 刘平摄 J163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