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之1970年代
复习三个月 考了全县第一
竹立家
高考时间:1978年
高 考 地:山西省临猎猗县
录取院校:南开大学哲学系
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时,竹立家已经下乡工作了五年时间。
那是1977年的冬天,许多人并未料到高考的恢复,竹立家也不例外,来不及做准备的他,只得放弃了第一次机会。
1972年,高中两年毕业的竹立家,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劳动。五年时间,他已经成为大队干部,不过得到高考恢复的消息后,他没有太多犹豫,立即辞掉了工作,开始复习功课。
留给竹立家的时间,也只剩三个月而已。
1978年的高考,定在春季。“那时候应届生不多,参加高考的,往往是城里的工人,还有就是各村的干部。”竹立家已满20岁,可在考生大军中,他还算“小字辈”,连他自己的初中老师,也加入了考生的队伍。
竹立家喜欢哲学、历史,打定主意要考哲学系,那是一个哲学很吃香的年代,但是真的想找几本考试参考书,却是一件难事。好在亲戚中有中学教师,给竹立家准备了《中国思想史》等一系列图书,“批林批孔”的批判材料,也让竹立家当作考试资料来使用。
复习资料难找,生活条件也颇为艰苦,每天都是萝卜白菜就热粥,竹立家常常吃不饱饭,就又要到辅导班上课。
高考日,竹立家恍惚记得是个周三,临沂县有两个考点,家在农村的竹立家,头一天晚上就骑着自行车奔赴考场。没有地方睡,他与许多考生一起,找了一个仓库当宿舍,就这样睡了两晚。
竹立家的功夫没有白费,临漪县文科状元的名号,让他一时间成为家乡的名人:“当年的高考没有如今狂热,但那时的考生确实有一种信念,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学知识报答国家。”吴楠
我的高考之1980年代
那一年,我们还不懂污染
张森
高考地:河北
1985年被河北大学录取
目前职业电视媒体人
如今无处不在的各种污染,如幽灵般侵扰着我们的生活,甚至连小学生都能轻易地说出一二。而在我参加高考的1985年,这样的场景即便是当时最有名的科普作家大概也想象不到,更不要说一个个懵懂的高中生了。可命运偏偏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那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大意是澄溪中学附近有家化工厂,经常排放工业废水和有毒气体,严重影响学生和居民的身体健康,要求考生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附近化工厂的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的问题。面对这样的作文题目,我真的傻眼了。我生活的地方,天蓝云淡、风柔水清,空气里飘荡着麦子和青草的味道。污染是什么?没听说过。工业废水什么样?没瞧见过。有害气体?该不是要像电影里那样戴防毒面具吧?于是,我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地编造了一通我从未“见识”过的污染……
结果可想而知,那一年,我的语文考砸了,我的同学们也几乎都考砸了。
将近30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我们已经过上了叶永烈书中的“小灵通”都没有经历过的科技生活;不幸的是,我和我的孩子也都知道了什么是水污染、空气污染、食品污染……栗晨
![]() | ![]() |